政治论文:浅议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以来,探究教学的新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但反观有些教师的探究教学实践,对探究教学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亟待正本清源。文章从反思开始,分析了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遇的问题所在,深入浅出地讲解笔者在政治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回头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政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积极推进实施探究式教学"。探究教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推动了政治课堂的革命,体现了良好的趋向:教学成了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启发、补充;通过合作探究,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审视当前的政治探究教学,发现由于对探究教学有理解上的偏差,使它在不少课堂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异化。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地反思和纠偏。
二、探究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再探究
1.每节课都必须实施探究教学吗?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新课程政治教材的安排也体现了这一精神,如《经济常识》在每一单元的后面都安排了与内容相关的综合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据此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去发现、感悟,以实现自学能力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总地来说,探究教学有助于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良好的趋向。
在笔者看来,并非每一节课都要凸显这种方式。一堂政治课能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情感态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某种教学方式的生搬硬套。教学方式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是多元的,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单一的。不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只要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课程目标都应该肯定。"只要用于呈现的材料能够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并且学生具有内部学习动机和意义学习的心向"(奥苏伯尔)。教师在这一问题上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时间和进度,协同配合,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2.探究教学的价值观目标:一元抑或多元?在信息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我们的教育对象会直面社会上的各种价值观,甚至遭遇极端价值观的侵扰。《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之观探究活动剪影:《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全球47%的奢侈品被中国土豪消费,从金条到象牙手机,再从城堡到黄金厕所,中国土豪已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支柱。有人认为"土豪"作为热词受到《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与土豪做朋友已成为时尚;也有人鄙视土豪患上物质消费、精神消费不协调的"小儿麻痹症";有人认为鄙视土豪是气量狭小,也有人敬仰"穷且益坚、不受嗟来之食"的傲骨。课堂教学的价值争议本身就是价值包容,价值的讨论有利于价值的澄清。我们尊重财富,尊重通过合法劳动的致富者,但应改变"富而不贵"的土豪形象。当世界逐步认同"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文化时,中国人更应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关照当代,包容多元,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教师应有的价值目标定位。
3.探究教学氛围:气氛越活跃越好吗?有人认为新课程教学的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教师千方百计地调节课堂气氛,如在课堂中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但活动气氛不是衡量探究效果的唯一标准。形式为内容服务,偏离了内容的形式就是"形式主义"。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堂课,一开始情境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却越来越偏离主题,喧闹的表面气氛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本课的教学流于形式。形式为内容和目标服务,上述案例启示我们在组织各方面的探究活动时,一定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而且要及时调控,使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使课堂气氛促进探究教学目标的实现。
4.探究中教师的定位: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吗?有人认为自主探究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或者根据教材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背诵、记忆,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甚至有的学校给教师的讲设定了不超过十分钟的上限。这种观点其实是对自主探究学习本质的一种误解。自主探究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探究方式是多元的,绝不能搞一刀切。实际上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活动的组织、困惑的点拨,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课程,比如价值规律、哲学理论等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教师讲得少,反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探究的预设与生成:预设越精致越好吗?在很多课堂特别是公开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很精细,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环套一环,衔接、提示、过渡、提炼无不预设得精美无暇。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已经预设好如何引导,甚至做好了化解方案。但这种环环相套的程序大大降低了公开课"失序"的风险,但也大大限制了课堂的生成。学生探究出轨了,设计会引导他们走向正轨,教师会亲切地打断他、引诱他进入预设轨道。这种教学设计说到底仍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仍在被动学习,只不过唱得更巧妙、被动得更时髦。显然这是为"新课程"而"新课程"。实际上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存在时间、路径差异的,这种差异本应发展为思维的碰撞,构成争论、判断、交流的源泉,然而这种差异会在"精致的设计"面前被教师"巧妙"地引导所遮蔽。思维没有了交锋、没有深度,课堂就失去了活力、生气和灵气。
三、这条道路要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以学生为本,实施探究教学是尊重人性、发展能力的学习方式,这条道路的探索没有终点,如何创设情境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组织学生活动?如何引导学生活动后的内省?如何组织合作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等等,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在实践中肯定会有疑惑、困惑甚至是偏差,但我们只要正本清源,不断探索,就可以解除困惑,走出误区,不断地将政治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