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浅析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一、基础:正确对待教材,定位教材
如何处理教材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要一环,是复习备考卓有成效的重要保障。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试题如何变化,其实只是命题角度、试题形式的变化,它始终不会脱离《考试大纲》、脱离教材的知识点。所以,如何对待教材就成了重中之重,必须注意方法和技巧。
首先,把教材读"厚"、读"死",做到先"死"后"活"、要"活"先"死"。即结合《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强化对"点"的梳理,对每一课的知识点主要是概念和原理进行梳理,逐个消化。因为越是基础越有区分度,要考出高分,必须做到基础不失分。这就要求该识记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再引导学生通读相关内容,特别是难以理解的重点问题,可以在标记后请教老师和同学、查阅相应的参考资料,并进行一定的习题训练,彻底搞清弄懂。不能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毕竟只要是考点,就考你没商量,所以进行点的梳理的时候,坚决不放过一个"可疑点"、"不懂点",复习要尽可能细,让学生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结合,并联系实际"融会贯通"[1]。
其次,把教材读"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已经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再次复习记忆,但由于知识的累积,容量的增加,需要找出有效的方法。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线""面""结"的方法梳理知识,强化记忆效果。
连"线"梳理。即把和某一概念或原理相关的概念、原理,或与其他概念、原理有直接的内在联系的知识通过专线梳理,帮助学生深入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绘"面"梳理。即对高中阶段所学的四个必修模块进行总体结构的梳理。用图表展示课与课之间、节与节之间、框与框之间、课与节之间、节与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每个必修模块的整体结构和知识系统一目了然,形成知识的平面网络图。
打"结"梳理。即把同一背景材料,同一问题不同角度、侧面的回答,串联在一起。
二、核心:紧扣考纲,提高复习效率
抓考纲,严格落实以考纲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在复习过程中,以考纲为准绳、为复习备考的依托,根据考纲和学情灵活制定备考方法,贯穿考纲于日常的复习备考和模拟考试、练习的过程中。明确高考的选拔性特征,认识考纲在复习备考中的重要性,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充分利用每一次集体备课的时间,集整个备课组的智慧和力量,解读《考试大纲》。明确本阶段的复习内容中考什么、怎么考,以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复习。明确考试什么,必须明确本模块、本单元、本课,甚至本框题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明确考什么需要把这些考点与教材内容相比较,了解哪些内容考,哪些内容不考,哪些内容教材里没有论述需要补充讲授。明确怎么考,需要对照考纲,了解各个考点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明确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内容。明确高频考点,认真分析近三年来高考试题所考查的考点,不难发现"主干知识必然考,高频考点年年考"的态势,可以说掌握了高频考点,就掌握了夺分的金钥匙,因此要引导考生掌握高频考点,学会构建各模块高频考点体系,以便加强复习。
第二,抓对考纲的学习,并根据教师对考纲的深刻理解,向学生进行解读,让学生学会按考纲精神复习,提高复习效率。特别是考纲的变化之处要让学生引起高度注视,因为"变"意味着新,新思路、新提法、新措施等都要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并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践行。
第三,抓考纲落实。只有在复习备考中落实考纲,才能防止遗漏考点,我们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落实的重要性。虽然在一年的复习备考中,学生做了大量题,但还是无法把握政治规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落实。所以,在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
三、方法:重视训练,强化训练
训练是巩固学习成果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复习备考中恰当地进行日常练习、模拟训练,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应试能力。
第一,在日常练习中,我们主要通过一般性练习、单元练习、十年高考考点对应练习,巩固学习成果。一般性练习主要是借助课堂,通过教师自主选题或讲解复习资料中的相关习题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对本节课所复习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并及时进行复习进度或教学方法的调整。单元练习即在每个单元复习完后,针对大纲中的考点进行选题,组合成一套单元试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年高考考点对应练习,即把近十年高考中涉及本单元所有考点的试题筛选、整理在一起,分几次下发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复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温习复习过的知识,如,在复习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的时候,可以下发经济生活的高考对应试题。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因大量练习带来的疲惫感,甚至厌烦做题。并且在日常练习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纠错本,把每一次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加以归纳整理,以便针对复习中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抓好每一次模拟考试,包括市统考、四校联考及校内10~12次模拟考试。明确每次模拟考试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及时进行教学反刍。特别是市统考和四校联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与兄弟学校间的差距,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复习备考策略,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等。要做好这一点,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
校内模拟做好命题工作。我校每个月组织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全部由各个学科教师自主命题。高三政治备考组在命题时,采取新老结合、两两结对、学科带头人把关的策略,认真分析本阶段复习内容中的所有考点,并依据考纲进行大胆取舍,客观性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尽力做到全而不冗繁;主观性试题尽可能选取最新的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注重设问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时刻不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模拟考试后,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错误率高的试题在下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换种形式再次进行考察,检验学生纠错的效果[2]。 认真阅试卷,及时沟通。在阅卷前组织所有参与阅卷的教师先答一遍题(特别是市统考和四校联考更加重视这一环节),然后全组或备课组成员认真研究、充分讨论答案,制定打分细则,尤其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再参照参考答案,重点分析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对某一问题作答,尽力在阅卷时体现答案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批改完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告诉他们本次考试试卷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如答题不规范、缺乏逻辑性、试卷布局不合理、试卷中存在严重的涂改问题等,这些都会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以及答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时间的安排、专业术语的运用、答案内在逻辑性的体现,等等),并对答题规范、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把一些规范性试卷作为样板进行展示,树立榜样和模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答题的条理会越来越清楚。
试卷讲评重方法。试卷讲评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会学生审题,即审设问、审材料、审意图。审设问就是要明确题目在"问什么",然后确定"答什么",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审材料,即明确材料信息,做到材料"有什么"我们就"答什么",避免信息遗漏,提高答题的全面性;审意图,即在审题时揣摩命题意图,明确题目要考查什么知识、能力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调动相应知识和能力作答,做到"要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有效性。
其次,全面"析"题。析关系,即分析试题中蕴含的各种关系,并从各种关系中获得解题的信息和思路;析角度,即对主观性试题中一些比较开放的试题,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寻找尽可能全面的角度,有效提高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析范畴,即明确试题答案应界定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内,如区域范围(国内――当地、区域、国家,国际――地区、世界)或内容范围(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最后,规范"答"题。务求清楚,即条理清楚(做到答案的序号化,同时每写完一点,应另起一行再写下面的答案)、表述准确到位(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组织答案,而不能把政治主观题答成语文的"小作文");突出重点,即把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答案点写在前面,而把模棱两可的答案写到后面或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句子写在前面,让阅卷者一眼能看到答案中的有效信息,避免本末倒置,甚至使关键信息淹没在大量的"垃圾文字"当中,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强调结合,即在答题中做好学科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材料内容的结合,既不要单纯地搬教材知识,更不要机械地抄材料内容,而是要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内容,或者用材料内容论证学科观点。注意引用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中的有关内容,并在校内模拟考试中及时体现。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