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农村初中政治教学初探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对其产生厌烦的心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加工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创新的重要方面,是教师适应新课程,实践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而教材的生活化处理是新教材观下的教材处理的重要策略。
我作为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生活化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很大的改进,引用了大量活生生的现实来丰富课堂,升华课堂。选择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有关的,反映时代脉搏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这一方面加强了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社会环境的不断而与时俱进地不断补充社会时事重热点问题,利用这些问题理解教材内容。首先,教学内容首先应紧扣社会时事重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内容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是一本书",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农村学生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更多的把视野局限于本地、自身的生活。只有抓住了他们的生活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材的生活化处理是新课程下教材的重要手段。如,我们在讲初二第五课《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时,应撇去教材中所谓的"日潮韩流"现象、结合本地流行的"过生日"现象等进行讲解。在学习义务教育"免费性"时可结合当前学生熟知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讲解,即理解了课文同时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迅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出于生活实际认识政治知识。借助生活实际理解政治知识,回归生活运用政治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政治",从而激发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热情,事半功倍。
二、教学案例本土化
当今农村的各方面发展落后于城市,但是,一些流行的社会思潮却很容易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传播。农村经济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反差加上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容易让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发生不良变化而且难以纠正。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中学的政治课教师就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相关期刊杂志、网络等各种资源即使了解新的社会现象及其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影响,了解中学生思想一时变化的趋势,了解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种差距,从而充分准备好课堂教学内容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而且,无论新老教材,其所举的案例在教材的典型性,对理论知识的概括性,表达的趣味性上来讲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新事件的涌现,课本上述的案例便渐渐的失去了时代性,新颖性,而且教材的案例是针对广大的地区而言,有些案例针对本地的实际未必实用,所以政治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课本上所引案例有所取舍,并加以补充中,教师大多喜用本地的素材,即实施案例的"本土化"。
所谓案例的"本土化"既本地化,是指利用当地事例或学生周边发生的情况来领会概念内涵,理解原理内容。案例的本地化除了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体现材料时代性等特点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可替代的特殊功效:
第一:利用本地案例,加深理解,倍增效率:
俗话说"隔山打枪,难辩虚实",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怀疑真实性,弱化案例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许多例子虽然典型但离农村学生甚远,因此讲解起来有欠说服力。相反,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地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更有助于教材的理解。因为这些案例是学生平时有所耳闻,甚至是亲身所见所历的,对事件本身已有所了解并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教师在运用此类案例解释课本知识时,学生能一听就知,一点就通,并能记忆深刻。例如,在讲解"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时,利用本地一个畲族少数民族村的案例,让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学生讲述本民族风俗习惯、服饰、嫁娶、山歌等,学生兴致高昂,各抒已见,通俗易懂。
第二: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长期以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其中一个重要就是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在听课中产生枯燥感、疲倦感,因而思绪易走神、呆滞,特别是当教师在讲授重点,突破难点时往往也是学生听课感知最乏味之时,此时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振奋其精神,那么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大打折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来突破这一窘境,如提问、练习、讨论、阅读等,而列举案例则是一种最常用的、有效的举措,因为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驱除疲劳感,而其中本地案例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立即激发学生学习,听课的兴趣。原因在于本地案例所阐述的现象或事件大多是学生略有所闻甚至亲身经历的,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过刺激,留有痕迹,此时被老师再次提起而引起条件反射。对某一信息的条件反射必然会伴有各类器官的活动参与,如大脑一振,目光聚焦,耳朵树立,并主动的配合教师的讲解,课堂气氛便顿生活跃。此时教师如能抓住时机,对案例进行理论概括,总结,传授知识便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了,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讲解"一般违法"与"犯罪"其中的关系中,本人马上联系到本校发生的一起抢劫案例,从该生的平时表现直至走上抢劫的犯罪道路的过程,不仅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更抓住了时机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通过恰当,准确地使用典型地本地案例进行教学实施教材的本土化,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能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从而达到提高道德品质,增长社科知识的"双赢"成果,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当然,作为农村中学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充实自己,调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学多做贡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