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政治论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及其引导

来源: 2018-01-04 15:16

  1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特点

  从一般意义上看,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包含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等。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主要形式有:加入党团组织、参加校院或班级团干部的选举和被选举、参与各类有政治色彩的社会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开发表政治观点或阐明政治立场、选举基层人大代表等。通过对调查数据以及访谈记录资料的分析研究,可概括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以下特点:

  (1)理智性。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和政治事实的关注度较一般人群更高,形成较高的政治认知与价值判断,其政治参与较一般民从能够做到更加理性和自制,能避免对某些社会现象做出轻率的评判,能够通过理性的分析比较,抓住敏感的政治事件的内在本质。在一些突出事件发生时,他们一般不会轻率地做出冲动的行为,而是能够理性地评判和应对。理智是能够导致人的内心层面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具有可控性,为引导大学生的有序参与提供了可能。

  (2)实用性。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观念和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特征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的压力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这在他们的政治参与上表现为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参与行为能否为自己带来实际好处,他们往往倾向于权衡政治参与带来的好处是否与自己的付出成比例,由此判定否则参与和参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多少。就这种思想倾向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政治参与的功利性,这种倾向在学生入党问题上表现得最为典型。很多学生踊跃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新生中的很多班级有超过六成的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入党存在存在着投机性和功利性。

  (3)矛盾性。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事实性掌握程度较高,但对政治价值理解较低;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重大政治方针政策关注程度较高,但对自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偏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愿望较强,且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来参与对政治事件的关注和对中国民主法治的推进,但往往政治参与行为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存。当代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政局稳定能够表现出应有的理解,但实际的参与行为却又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评判能力,但在政治参与中所体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这种矛盾性表明当代大学生虽然在总体上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的实践活动能力,但也明显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冷漠和政治功利性特征。   2 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要素分析

  (1)社会转型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政治民主化法治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公民的政治参与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的变化,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和层次的提高对增进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全球化时代多元并存的文化多元化格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多元思想文化的必然会引发学生多元价值观,导致学生对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接受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抵触,加之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的缺失,从而引起政治价值的迷失和政治参与活动出现偏离和错位。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期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但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政治参与务实化的倾向更加突出。

  (2)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能熟练地利用各种形式的网络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发布政治言论、表明政治立场。某种程度上看,网络大学生已成为传播政治消息、引发政治议论的重要渠道。作为一种政治参与的新平台,网络具有分享和分权、平等和自由探讨等特点,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手段,网络信息的公开和传递的畅通也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了可能。但网络信息的杂乱性虚拟性、无限复制的特点,使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的真相难以辨别,很容易被一些情绪化的见解所煽动,影响了其政治参与扼制了理性的表达,易于出现极端化倾向。

  (3)自身的不同成长环境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且由于学校、专业、个性差异的不同而产生了理论水平、思维方式、政治价值和政治参与的理念和方式各不相同,对其政治参与的目标、方式和活动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参与实践和参与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作为政治参与消极方式的政治冷漠现象也十分突出。大学生出于社会和个人方面的原因,对政治参与表现出消极应对或不参加政治活动的倾向,其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参与行为存在较大偏差。

  3 引导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大学生作为拥有较高知识基础和创新意识的群体,将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担负着对社会变革和创新的职责。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的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1)深化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发生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为大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研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观念的必然表现,同时也受到特定的外在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因此,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把握。一方面要在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与政治参与的相互关联中去考察和研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其成长环境、成长历程等制约因素中分析和考察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变迁。既要从普遍意义上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般性,也要把握大学生不同群体、个体的政治参与的差异性。要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有序的、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就要千方百计为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的发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不断推进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法治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对他们的政治参与的消极作用。

  (2)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主体意识。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积极引导其有序的、理性的政治参与,提高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实现其由"自然人"向"政治人"转变。高校要充分利用其学术思想活跃、学术氛围浓厚的特点,形成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政治价值。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引导学生养成关心政治、关心改革、关心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政治思维;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其说服力、感召力和针对性,使之成为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参与能力的重要平台。

  (3)完善和拓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在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组织与指导方面,应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的思想动态和目标要求,创建各种制度化的平台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政治有序参与。政治参与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高政治认知和形成政治信仰的重要途径,要创造条件提高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实践能力。高校应立足于丰富学生的政治参与渠道,鼓励学生自主创办各类社团组织,对其组织和开展活动的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引导通过社团组织自行制定章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实现自主治理,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政治参与效能感的认知。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相应的管理制度、组织制度,用制度建设和组织氛围的营造,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健康、有序、高效地开展政治参与实践和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了解国情中增长才干,在奉献社会中塑造品格。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