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主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推行,高校学生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深入,使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大众化教育的全面铺开,大学生入学时的素质与以往精英教育时代相比明显下降。一些学生在学生能力、文明养成等方面比较欠缺,客观上导致人才培养难度增加。如果把高校比作工厂的话,那么大学生无疑是衡量高校办学能力的产品,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是当前所有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终极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乃至整个高校的发展。所以,在新形势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本主义理念的起源和基本内涵
"人本主义"这个词组源自德语,是德语单词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在希腊语里面,antropos和logos的意思分别是人与学说。一般是指人本唯物主义,这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20世纪美国的马斯洛与罗杰斯。其中费尔巴哈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名称,所以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主义",有的时候又称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则把他的唯物主义学说叫做"人本主义",并将自己的哲学著作命名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所倡导的人本主义否定把灵魂和肉体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实体,否定把灵魂看作第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但是他的思想中所指的人,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所以,他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
人本主义出现之前,在心理学领域中占主导的关于人性的理论有两类:其一是奥地利著名的心里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这种学说认为人主要是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所控制;其二是行为主义,这种理论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它把人看做较大、较复杂的老鼠,认为人与老鼠一样,只是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反应而已,人并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以前的这两种理论有一个共同的漏洞,就是都忽略了人性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比如"自由意志"以及"人的价值"等等。但是人本主义理论与人性理论的观点却是不同的,它主张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有时会对环境中的刺激自动地作出反应,或者会受制于本能,然而人具有自由意志,人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在一段时间里,人本主义一度被称为心理学上的第三种势力(the third force)。在20世纪60年代,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言论自由的时代背景,为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而1967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充分说明了人本主义思想已经被大众所接受。而作为马斯洛之后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更是将这一理论发挥到淋漓尽致。他首创性地把人本主义运用到现代教育管理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崛起,它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并称为心理学界的"三大势力"。它从诞生开始,就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且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对现代教育和管理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本主义就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也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特别强调要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教育和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教育和管理为学生发展服务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当前,人本主义思想是现代管理学中常常用到的主要理论之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是以有生命的个体存在于世,人的自然属性在人文主义中显得比较突出。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在人类社会中,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所以,马克思又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社会迫切需要复合型、实用型和高素质的人才。从目前的情况来,这样的人才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成绩好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有缺陷。
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概述
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和学校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雅典就开始实行全面的文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理性和美德兼具的全面发展的人。古希腊人并不强调教育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他们在乎的是教育能够提高个人素质,可以追求自由。那个时代的孩子在七岁左右就开始跟启蒙老师学习。柏拉图曾经说过:"如羊需要牧羊人一般,孩子亦需要启蒙教师"[2]。
教育和心里的正式结合是在19世纪初期,瑞士教育家佩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应该和人的本性结合起来,"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和障碍。"[3]
在20世纪中期,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心里学家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念。罗杰斯提出把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他认为:"就整体而言,我们的教育制度是这时代中最保守、最传统性,最僵化、官僚习气最重的制度。它能掌握着现代生活的真正问题吗?抑或它在本身的传统氛围重压下,继续被认同和被退化的社会压力所束缚。"[4]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这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其实是一致的。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比较明确的教育理念,有万世师表之称的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大学》里说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都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可以说,中西方教育的共同使命和核心内涵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 3 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大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大学教育从原先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型为大众化教育。传统的"一考定终身"早已不复存在。除了高考以后,很多大学还有难度不大的单独招生考试以及其他的一些招生方式,这就使得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门槛大为降低。有些原本被排斥在大学校园之外的学生,比如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生,甚至带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等纷纷涌入高校,给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2)大学生群体组成发生变化。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特别多,民间传统的隔代教育导致这些学生从小就受到溺爱,在与人交往时常常表现出自私、粗暴等不文明的特征。另外,随着传统婚姻观念的改变,很多夫妻在面临感情问题时不再唯子女马首是瞻,而是更多的考虑个人感受,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近年来也比较多,这类学生的心里问题也比较多。
(3)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变化。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学生可以从很多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而有些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特别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网络时代。为数不少的学生在网络中迷失,他们沉迷于网游、网络小说、在线电影等等,学习毫无疑问的受到了影响,更可怕的是有一些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在思想上也会遭受干扰,甚至演变成犯罪行为。还有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迷恋城市的五光十色,追求不切实际的物质享受而荒废了学业。
(4)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一个大学生无疑是众多单位追逐的对象。但是,当今的大学生找工作普遍比较困难。高校扩招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就业压力也必然增大。有的高校甚至发动教职员工通过个人关系为学生找工作。而有些心理素质本来就不太好的学生,在面对这样的压力时,往往更容易自暴自弃,走向极端。
4 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现
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现,主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对人的性质分析入手,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特点,因材施教。英国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人之所以有千差万别,都是教育的原因"。[5]我们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义不容辞的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另外,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6]
第一重视学生的自治能力。主体的自我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影响。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可以借助各种学生团体,比如学生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纪检部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榜样作用,因为这些学生干部、党员来自学生中,有生活在学生里,和其他学生的需求相仿,心里相近,这样的自我管理比辅导员老师的直接干预更有效果和针对性。但是,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加强对学生干部、党员的教育和指导,避免他们滋生"官僚主义",只听老师的话,不为同学服务。
第二,巩固学生管理的凝聚力。教学追求的目的主要是价值的实现。不可否认,教育有工具的作用,但教育本身不是工具,它本身真正的目的在于育人,教人追求真理,注重学生多个方面的发展,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我们所有的高校教职员工,包括辅导员、班导师、任课教师、后勤服务员工、宿舍管理人员等,应该主动转变工作作风,要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我们的工作中心,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按照罗杰斯的理论,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性化的教育。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得教学相长成为可能。
5 结语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进入我国以后,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性陶冶,关注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幸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另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人性本善,进而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优质大学生。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