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马克思人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人,尤其是青少年,无疑是过程性的和可塑造的。[1]正是因为人的这种特征,为我们教育活动提供了成功塑造人才的可能和依据。近些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为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来探讨研究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
(一)现实的个人(人的本质)
人是特殊的动物,人类的起源是查尔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认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人们通过劳动使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了出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提出:"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2]这里所说的生产生活指的就是劳动。这是极具启发的论断,表明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能够从劳动中获得自身所需的一切,这使得人们为寻求更美好的生活要加倍努力劳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属性则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所特有的。人的本质并不是生来如此的,而是在生长过程中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类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就使得人们也要随之改变,而每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又有所区别,所以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差异。
(二)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是指人在劳动实践中主体性的扭曲,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主体的对立,使人失去其价值及主体地位。[4]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产品异于工人而存在,不属于工人。不是工人支配劳动产品,而是劳动产品支配工人,劳动的人和其劳动成果是分离的。工人在其自身的劳动中无法找到自身的生存意义,而是只能否定自己。但真正的劳动应当是一种自由自愿的活动,这是人成其为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异化中,人失去了人作为人的价值及主体性,人从本质上沦为一种工具或是成为一种手段,处于被奴役被支配的地位。在私有制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金钱和物质,使人丢失了自身的价值,这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性障碍,人类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已成为一种异己的活动,这种异化使人成为物的臣服者,但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不过人的异化所导致的人主体性的丧失,价值多元化和不定式选择存在主义的焦虑,精神家园的失落,也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挑战。因此,人如果想要达到全面发展的形态就必须超越异化形态。
(三)人的未来出路――全面发展的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将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界定在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的人的劳动能力;第二个层次是相对于社会来说的人的社会关系;第三个层次是相对于人本身来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恩格斯认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关系也要得到全面发展。人是社会人,必然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在这个意义上将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客观基础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5]。就从人类的个性角度来看,人需要有一个可以自由的发展空间,使人的生活、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所探讨的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为着全体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也是以每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为核心的。
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阶级或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从这一概念中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为基本原则,而对于人本身的全面发展缺少关注。在这样一种教育背景下,片面强调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却完全被忽视,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主张要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满足人的需要和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的个体价值。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应该引导他们开拓和创造更适于发挥人性的新境遇,引导学生自觉占有自己的本质,引导社会对人更好的进行德行塑造。
(二)以现实个人为教育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有生命的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活动的具体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所面对的群体即是在不断自我生成的、具有独立个性和自主选择能力的人,而非消极被动、固定不变接受教育内容的客体。这就要求大学辅导员必须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现实的人出发,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针对每个人的特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占有自己的本质,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这种价值绝不仅仅是讲求个人对经济生长和社会进步的工具性价值,还应该包括人的个体价值。个体价值的实现会使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从而促进其社会价值的实现。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构成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相互影响。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双方价值的共同引导。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界中脱颖而出,完全是因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靠劳动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地位。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自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积极更新观念,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改变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相对忽视自我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局面,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有利于社会与个人共同发展进步的方向迈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