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新时期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五题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 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优先发展的方向更为明确。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5这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指明了正确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加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最核心的是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要遵循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以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中心,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确定标准、 建构机制、 提高质量、 促进发展, 不断提高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认识好、 解决好的根本性重大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人才资源。坚持立德树人,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 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 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代代相传、 长治久安。党的十六大以来, 国家教育部和有关部委、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 注重顶层设计与整体谋划, 抓好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 创新工作途径与方式方法, 夯实基层与基础,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 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 健康、 向上, 当前大学生整体心态比较平和, 认识判断比较理性, 能够较为客观、 理智地观察与分析问题。近9成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表示赞同, 认为"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不能走回头路"; 90. 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 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表示乐观; 逾九成的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98. 7%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 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 将"追求理想信念"作为入党最主要动机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近年来大学生身边可亲可敬、 可学可鉴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62位道德模范, 其中有15位大学生当选, 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近些年, 经媒体报道的大学生中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的先进典型达64名。可以说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 "80后"、 "90后"中国大学生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群体担当", 是"大有作为、 大有希望的一代"。
"80后"、 "90后"大学生积极、 健康、 向上的主流思想态势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 后继有人的战略任务, 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央16号文件颁发后, 国家教育部和有关部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先后研究制定了几十个相关和配套文件, 制定印发《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 推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又对坚持育人为本、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进一步部署和安排。国家教育部先后编发1000多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 总结交流各地各高校的好做法、 好经验。二是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坚定信心、 建章立制、 形成工作合力, 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灵魂和根本,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理念深入人心, 实践育人机制体制不断推进, 文化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不断夯实, 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 在创新中发展, 在务实中求真, 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三是广大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胸怀祖国、 热爱人民,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默默耕耘、 无私奉献; 学生先进典型刻苦钻研、 创新创业, 关心他人、 投身公益, 自强不息、 孝老爱亲。"80后"、 "90后"大学生中不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精神激励着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爱国热情持续高涨, 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 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一切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把服务和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认真落实"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的要求, 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推动大学生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二是要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 文化、 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吸收、 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 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心"、 传承"民族魂"、 做好"现代人"。三是要悉心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高校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 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2]四是要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需要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 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队伍。应着眼于专业化发展, 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与操守, 加强能力锻炼和岗位培养, 增进交流学习。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德育意识, 引导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地开展德育教育, 使学生接受课堂上的德育引领。 二、 要坚持把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抓手
推动高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内涵式发展,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加强自身建设,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重心、 关键、 难点都在基层。为此, 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 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考评体系、 创新工作载体, 使基层组织活动富有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 通过活跃基层组织提升高校党建的活力。要适应高校办学规模扩大、 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 抓好思想理论建设, 推进学习型、 服务型、 创新型党组织创建,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以服务师生为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 推动发展、 服务师生、 凝聚人心、 促进和谐的作用, 把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 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切实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高校党委要切实发挥好党的理论优势、 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 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以增强党性、 提高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推动高校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以"为民、 务实、 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落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务工作者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当前,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要突出抓好能力建设。一是高校党委要增强教育引导师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能力, 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 政治认同、 情感认同、 价值认同。二是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善于办学治校的能力。要切实在明确学校定位、 谋划战略目标、 推动战略落实、 实现事业发展上下功夫。三是要增强坚持走群众路线、 服务基层、 服务师生的能力。要突出问题导向, 多解决师生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 实现好、 维护好师生的根本利益。四是要增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加强自身建设、 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 培育廉洁文化, 积极发挥师生在学校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 要坚持把提升质量作为重要目标
当前, 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深刻变化、 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按照中央16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与要求,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理念,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着力健全长效机制, 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更加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更加关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在高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 要树立高校的"大质量观", 因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涉及方方面面, 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 还包括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等等, 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也必须坚持质量导向。为此, 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将育人责任落实到学校每一位教育、 管理、 服务者身上, 将具体工作结合到资源配置的环节之中。据悉, 国家教育部将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 就《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开展试点测评工作, 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以评促质量提升,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大力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 研究制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措施, 丰富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净化、 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 唱响网上主旋律,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 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 发挥示范效应; 多渠道提高辅导员培训质量, 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推动"高校实践育人示范项目"建设, 建设若干个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 启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品牌建设项目, 进一步推动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着力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品牌, 深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 精心做好大学生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 加强研究生、 少数民族学生和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 要坚持把强化学科支撑作为基础[HJ1.7mm]
强化学科支撑是深化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必须加强研究, 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 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 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 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问题导向, 强化学科支撑、 学理支撑。一是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 不可分割, 只有同步才能相互促进。"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 "育分不育人"的问题, 让教育回归本质, 实现知识、 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 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 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二是强化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 重点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扶持出版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著,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学科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撑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深入研究、 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精神;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3]; 加强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成长发展需求、 行为规律等特点的研究。进一步搭建更多更好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交流平台。三是注重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过程中, 要特别重视跨学科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应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把跨学科研究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动力, 注重借鉴哲学、 教育学、 社会学、 管理学、 心理学、 传播学、 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注重与时俱进地利用新兴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
五、 要坚持把维护高校和谐稳定作为重要保障
稳定压倒一切, 稳定是硬道理。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抓好高校和谐稳定工作, 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关系广大师生切身利益。高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立足于主动建设, 立足于防患未然, 着眼长远、 健全机制, 搭建平台、 丰富手段, 加快形成"源头治理、 动态管理、 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高校应逐步构建规范畅通的安全稳定预警机制、 构建强化稳定意识的宣传教育机制、 完善稳定工作的协同机制、 建立科学健全的稳定评估处理机制、 构建科学严格的保卫人才培训机制、 构建稳定工作宏观体系与微观运行机制, 以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和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为统揽, 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完善立体化的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 拓展安全教育覆盖面, 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