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政治论文: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目标和路径

来源: 2018-01-07 2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人文关怀是指人文精神的关怀或人道主义的关怀,强调以人为本,真心地关心人的生存和命运,它的核心是关心人、尊重人。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个人"不仅是一种自然性的存在,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精神性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活动。从哲学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与全面提升人性的层次,丰富人的本质,探问人的存在价值和追求人身终极意义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关注人的自身发展,解读人生终极意义,构建人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理念的目标和路径,对更好地引导受教育者道德提升、思想进步、人格完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逻辑起点:人的未完成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上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情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发生的思想交往、精神交往关系,体现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价值期待。人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体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不断深化对人的本质认识、评价、反思、重构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育人,而育人首先要识人,要明确"人是什么"。"人永远是未完成的和非限定性的存在,人是向世界无限开放的X。"人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也意味着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之中。无论从人的现实成长过程来说,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限性、从人所具有的内在超越性来看,完成的人只具有相对意义。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获得。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作为群体的一员参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人类文化和群体文化的熏陶和教化下,不断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成为真正独立自由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然人只是未完成的人,是待发展、待完善的人。正是这种人的未完成,为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预留更大的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未完成的人为出发点现实地展开,育心、育德、育人,推动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其终极追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本质上就是人文关怀,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些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做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目标建构,应着眼于人的现代化,培育和塑造契合现代文明的思想素质和价值观念,引导受教育者对于人生意义、意志自律、理性自觉,道德完善,人格独立的探寻,确立自己的人生终极指向,经过内心的自觉体悟来建构信仰,树立理想,使自己的生命成长能够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最终实现生成的人的完成形态,即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到引导人的终极追求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表层往深层推进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目标建构:人的现代化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目标建构,应着眼于人的现代化。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既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更是终极目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的现代化,就是要把握好人的现代化的发展重点与演进规律,在积极提升和完善人的现代化素质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主体性角度看,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推进包括人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现代转型。

  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包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培育现代公民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素质能力的现代化是指全面提升人的品质、体质、智能和潜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

  行为方式现代化,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采取积极、理性、文明的行动,积极而负责任地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就是要求在社会变革转型中,人们能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各种利益主体的需求能得到兼顾与满足,人们能获得同等发展的机会;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和疏导,社会关系进一步趋于和谐。

  人是向世界无限开放的X。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的自主生成。"生成"意在表明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的生成是个艰难的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总开关"问题。世界观上的偏差、人生观上的迷失、价值观上的错位,会使人的发展误入歧途。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人的生成能力。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催生远大的人生目标,坚定的信念赋予人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引导人实现自己的终极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精神教化与提升。人的现代化和现代公民的塑造是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心理教育、生态教育、终极关怀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公共精神教育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就是人的终极追求,而且在新的时代要赋予新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塑造现代公民的重要手段。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同步开展、相互塑造的。由人的现代化所实现的现代人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含人的现代化转型。同时,人的现代化和现代公民的塑造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这一动态过程实现的,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归宿。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以"人"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建构应关心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人的精神品位,丰富人的心灵世界,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人的伦理情操、完善人的道德境界,引导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施路径可以做出如下选择。

  (一)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人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价值判断力是人们对真假、善恶、美丑的价值鉴别,道德责任感是人们践行道德的坚定意志。

  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仅关乎底线伦理、基本共识、价值风尚,也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沿着这样的国家目标推进改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通过这样的社会理想凝聚共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循这样的公民准则,才能为现代化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和内化价值。确立了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尺度,还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引导人们把行为的褒贬和行为的取舍一致起来,使价值评价转化为人的行为,使价值评价标准成为人们行为的自觉准则。作为教育者,首先就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证明这种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的现实性、可行性和普遍性。同时,社会各层面要形成合力,抓好专项治理,突出知行合一,注重榜样引领,营造舆论氛围,强化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切实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二)拓展教育内容,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遇到全新的挑战。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在拓展人们选择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的无所适从感,使人产生"精神的漂泊感",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丧失,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徒增。人们精神危机和思想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精神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现代化,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应对人类精神生活遇到的困境,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来建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现代观念,就要拓展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人的本质的教育。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人格教育。教育者不能满足于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或将一些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强加给受教育者,而是要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唤醒人的主体意识,激发人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动力。加强人格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念的正面引导,使受教育者意识到只有不断地过滤人格品质中那些依附性、保守性、被动性、狭隘性等消极因素,提升人格品质中优秀的因素,才能焕发出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一种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的精神。

  社会在发展,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要使人深刻地认识到,在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中,人始终是主体,充分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人的主体性,塑造独立人格,引导受教育者意识到越是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越需要有超越个人、超越利益的理想,从而真正走出"精神的漂泊感"。

  (三)运用信息网络,重视新媒体时代的价值引导

  当前,有一股科技主义思潮很有市场,它倡导科技至上,以科技代替人文,以工具理性代替价值理性,在新媒体时代,将人的意义消解在数字、符号与工具之中。互联网加剧了人类理性的工具化,人类对待技术的态度带有明显工具特征。人的思想行为日趋功利和世俗,理想失落、价值悬浮、精神危机困扰着人类。

  在新媒体时代,人不能淹没在信息网络中,成为信息的奴隶。在时代要求教育者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活动的同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更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理论深度引导,不能纵容其沉溺于碎片化的阅读和思考之中。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受教育者运用科学、理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转变观念,应学会理性地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媒介所报道的信息,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建设性意见。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学会正确解析信息,运用信息,有效地利用媒介,通过虚拟实践活动不断解剖自我,不断思考总结,把自我看作是发展的主体、尺度和目的,自己主宰自己,提升精神境界,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四)关注实践活动,引导终极关怀

  日常生活是形成人的观念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的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非日常生活的"宏大叙事"上,更要观照羁绊和束缚人的自由、解放、幸福、发展的日常生活观念。引导受教育者确立终极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使命。

  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的存在,人不会满足于现实世界的追求,而是在不停地寻求着对于自我的无限超越,追求自身有限性的不断突破,从而赋予单调的生命活动以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引导人生的终极关怀,也就是让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体验到人生的无限意义与价值。

  新的价值理想的建立、新的人生目标的形成,都不可能依赖于坐在书桌前的苦思冥想,途径只能是在实践与行动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始终关注现实的日常生活,始终关注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引导和教育人在对生活的适应、追问、反思和超越中,活出人的尊严,丰富精神世界,推动个体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到审美境界的攀升。教育者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尊重教育对象,在教育内容上取材现实生活,找准情感的共鸣点,切中利益的关注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在教育方法上要重视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以"人"的方式去理解人、看待人、关怀人,培育受教育者的辩证思维,讲逻辑、守规则的意识,沉着淡定、不骄不躁的心理品质,引导受教育者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挫折和风险,人格丰满,个性和谐,意志力顽强,不断丰富人的本质,从而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