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宋哲宗之孟皇后生平及政治角色考述
昭慈圣献孟皇后为宋哲宗第一任皇后,元?七年(公元1092年)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被废入道,居于瑶华宫。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宋哲宗崩,宋徽宗即位,同年5月复后号,称元?皇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再度被废,仍居于瑶华宫,长达20余年。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3月,张邦昌建立"大楚"伪政权改称其为宋太后,后改为元?皇后,并垂帘听政。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5月,宋高宗继位,称隆?太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苗刘之变,隆?太后临危不乱,再度垂帘听政,平乱后的当天还政于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4月,崩于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行宫,享年59岁。
宋哲宗之孟皇后一生3次被立、2次被废、2次垂帘听政,是中国古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入主中原,宋都南迁,史称"南宋"。南宋之初,时局艰困,孟皇后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南宋初期的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两宋之际,政局动荡,这位在宋室皇族中未被北掳的幸存者,经历了2次废立、居于瑶华宫近30年的孟皇后,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种角色对于她本人来说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她是身不由己、任人摆布还是委曲求全、等待时运、掌握机遇?她是政治牺牲品还是政权缔造者?在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探析。
学术界对宋代后妃的研究已很多,其中对于宋哲宗之孟皇后的研究也有所涉及。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是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论述的,如纪健生[1]考证了钦圣是宋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而非宋钦宗;曹照林[2]论述了孟皇后请太常少卿汪藻写迎立康王赵构的诏书,并对此诏书进行了注释。这2篇文章虽然都提到了孟皇后,但重点不在她本人。二是从学术角度进行论述的,如黄艳[3]论述了孟皇后2次被废立的原因及与当时政治时局的关系;靳华[4]论述了张邦昌伪政权、苗刘之变时,孟皇后垂帘听政与当时的民族矛盾;吴羽[5]主要以宋代的瑶华宫、洞真宫为中心,论述了宋代皇室女性犯罪入道的问题;毕宝魁[6]主要写了宋代的3个传奇女性――李师师、孟皇后、梁红玉。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成果都只是研究了孟皇后的一个侧面,并没有系统地论述孟皇后的一生。本文将联系孟皇后一生中经历的重大事件,对其作全面论述,以期对学界进一步开展孟皇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孟皇后家世及册后始末
1.孟皇后出身
宋代后妃出身复杂,有的家世寒微,如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即温成皇后,"妃幼无依,钱氏遂纳于章惠皇后宫寝"[7](P8622);有的出身于衰旧之门,如宋神宗的向皇后,是"故宰相敏中曾孙也"[7](P8630),到宋真宗晚年,家门已衰替;有的出身于小官门户,如宋哲宗之孟皇后。
元?七年(公元1192年)高太皇太后在为宋哲宗纳后时,曾仔细询问同知枢密院事韩忠彦孟氏的家庭状况,韩忠彦答道:"孟在善人小官,门户静,别无事。"[8](P11266)《宋史?孟后传》记载孟皇后祖父孟元的官职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御侯、赠太尉"[7](P8632)。孟皇后的祖父虽曾经担任过眉州防御使,但只是从五品官职,其父亲也只是阁门祗侯,孟皇后出身于低级官僚家庭。
2.孟皇后被册封始末
高太皇太后在为宋哲宗选后时相当严谨。她不止一次地和大臣吕大防、王岩叟、苏辙、韩忠彦等讨论纳后的事情,并且挑选了一百余官宦之女入宫,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培训,于元?七年(公元1192年)2月,太皇太后始宣谕云:"近选得九家十女,惟孟家女最可。"[8](P11265)元?七年(公元1192年)4月,太皇太后又宣谕:"孟家女入内能执妇礼,可降制立为皇后。"[8](P11266)在太皇太后和大臣们看来,孟家女"门户静""以礼自持,天姿端靖,雅合法相"[8](P11266)是符合皇后标准的。因此,孟家女被选为皇后。
宋哲宗册后仪式相当隆重[8](P11268):
甲子,诏:"皇后六礼: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大防摄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枢密院事韩忠彦摄司徒,副之。尚书左丞苏颂摄太尉,充发册使;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摄司徒,副之。尚书右丞苏辙摄太尉,充告期使;皇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摄大宗正卿,副之。皇伯祖判大宗正事、高密郡王宗晟摄太尉,充纳成使;翰林学士范百禄摄宗正卿,副之。吏部尚书王存摄太尉,充纳吉使;权户部尚书刘奉世摄宗正卿,副之。翰林学士梁焘摄太尉,充纳采、问名使;御史中丞郑雍摄宗正卿,副之。" 参与孟皇后的受册仪式的都是当朝名臣,如吕大防、韩忠彦为正副奉迎使;苏颂、王岩叟为正副发册使;苏辙、宗景为正副告期使;宗晟、范百禄为正副纳成使;王存、刘奉世为正副纳吉使;梁焘、郑雍为正副采纳、问名使。在宋代后妃中,册封皇后用六礼的,宋哲宗孟皇后是其中之一。可见,太皇太后对宋哲宗纳后十分重视。
太皇太后高度重视册后仪式,其他部门官员更是如此。翰林学士梁焘曾这样评价宋哲宗纳后典礼:"诚一代盛事。"[8](P11267)太常寺宣布在皇后纳采前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祭告天地,"将来皇后纳采前择日告天地,册礼前一日告宗庙"[8](P11269)。礼部宣布在纳皇后时,文武百官朝贺庆祝的相关规定,"所有册礼依景德元年故事,拜表称贺"[8](P11270)。另外,宋哲宗也十分重视此次册后仪式。此时宋哲宗17岁,不管他喜欢孟氏与否,都得听从祖母的安排。有云:"上御文德殿发册及命使奉迎皇后。"[8](P11285)也就是说,宋哲宗亲自到文德殿发册,并且派使臣奉迎皇后。此时孟皇后20岁。
纳后仪式如此隆重,这在宋代后妃中是很少见的,其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与高太皇太后本人有关。高太后在与韩忠彦谈论迎娶哪家之女时,曾说不想选富贵外戚家之女,认为这些高级官僚家的女儿娇惯,不易教化,"政恐其骄,骄即难教"[8](P11266)。韩忠彦说:"如孟在等人家自应不骄,亦须易教。不在富贵中生,则必谨畏。"[8](P11266)韩忠彦认为像孟在这样的小官人家应当不会娇惯,也容易调教,从小没有生活在富贵人家,必定会小心谨慎,毕恭毕敬。太皇太后听了韩忠彦的话非常高兴,这表明太皇太后对这样的出身极其满意。高太后曾对宋哲宗言:"选得贤后,有内助之功,此非细事。"[8](P11276)在高太后看来,为皇帝选择一个贤内助,并非一件小事,必须慎重。二是孟皇后本人。《宋史?孟后传》言:"宣仁及钦圣向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7](P8632)孟皇后天资端靖、婉顺,且不娇惯,因此深得高太后和向太后的欢心。
正是由于孟皇后本人出身于小官门户,不易恃宠而骄,又端庄、娴熟、识大体,深得两宫太后的喜爱,因此,册后仪式才显得如此隆重。
二、孟皇后被废立始末
1.孟皇后第一次被废始末
孟皇后于元?七年(公元1092年)5月被册立为皇后,然而在高太后死后3年,即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9月被废入道,居于瑶华宫。"废皇后孟氏为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赐名?真"[7](P345),此时孟皇后年仅24岁。
(1)孟皇后被废原因
孟皇后被废原由有3个方面。一是孟皇后是宋哲宗亲政的牺牲品。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亲政,有复熙宁、元丰之意,因此其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其祖母为他安排的婚事。此时废后,无疑是宋哲宗亲政的热身。二是孟皇后在后宫争宠中落败。当时昭怀刘皇后是刘婕妤,"有盛宠,能顺意奉两宫"[7](P8638)。虽然刘婕妤深得皇上的喜爱也顺应两宫太后的意愿,但称不上贤,她与皇后孟氏有嫌隙,"后不循列妾礼,且阴造奇语以售谤"[7](P8638)。刘婕妤为了取得正宫之位,暗地里与内侍郝?在宫中搞巫术以栽赃、陷害孟皇后。自古以来,古代帝王都痛恨"巫蛊之术",宋哲宗恼羞成怒,命皇城司审问、侍御史董敦逸记录,结果"?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7](P8633)。董敦逸怀疑有屈打成招的成分,内侍郝?威胁之,此事便作罢。于是,下诏废后。三是党争。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以旧党为代表的最高领导者高太后已去世3年,此时旧党在朝中已无立足之地,更无发言之权。宋哲宗亲政,重新任用新党人士,而章?是最佳人选。章?曾经诬陷高太后有废宋哲宗的想法,"?诬宣仁后有废立计"[7](P8634)。因此,章?与高太后在政见上是势不两立的,属于政敌,而孟皇后是高太后所立,此时失去了靠山,章?便趁虚而入,"迎合郝?,劝哲宗起掖庭秘狱……?又结刘友端相表里,请建刘贤妃于中宫"[7](P13712)。章?迎合郝?,勾结刘友端,与刘婕妤一伙狼狈为奸,最终导致孟皇后被废。
总之,孟皇后被废,是章?与刘婕妤相互勾结而形成的悲剧,是外朝与内廷夹击下形成的冤案。在这场悲剧或冤案中,孟皇后充当了政治牺牲品,成了争权夺利者的工具,这是她自己无法左右的。
(2)孟皇后被废有人鸣冤
侍御史董敦逸怀疑孟氏废居瑶华宫是被人诬陷的,并且描述了当时下诏废后天气阴霾、人民哭泣的情形,希望皇帝能够再次细细审问,言:"瑶华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诏下之日,天为之阴翳,是天不欲废后也;人为之流涕,是人不欲废后也。"[7](P11177)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谏议大夫杨时,在给宋钦宗上奏折谈论高太后被诬谤未明,孟皇后未复号位时,曾说"元?皇后废处瑶华,皆缘内侍郝?造成,此祸中外冤之,以为非辜,无所赴塑"[9]。董敦逸、杨时为孟皇后鸣冤,并未扭转时局。就连作为当事人的宋哲宗,在冷静下来回顾当时的情景时,也只能发出"章?坏我名节"[10]的无限感慨,这句感慨颇显宋哲宗的悔悟之意,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孟皇后被废是冤枉的。
2.孟皇后第二次被立、被废始末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春,宋哲宗英年早逝,其弟端王继承皇位,即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5月下诏恢复孟氏的皇后身份,为了与元符皇后(宋哲宗刘皇后,陷害孟皇后之人,孟皇后被废,刘氏取而代之,宋徽宗即位,尊刘氏为元符皇后)区分开,称孟氏为"元?皇后","诏复废后孟氏为元?皇后"[7](P359),此时孟后28岁。
(1)孟皇后再度被立、被废
孟氏再度被立是有原因的。宋哲宗对废后一事有悔悟之意,"诏瑶华废后,累经大霈,其议复位号"[10]。此诏有复立孟氏之意,只是后来被左正言陈?等人拦截,未实现。宋徽宗即位后,"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7](P358),此时,皇太后为宋神宗钦圣宪肃向太后。向太后垂帘听政,欲复后位,恰巧有一布衣也上书请求复后位。因此,复立孟氏是人心所向。"瑶华废后用犊车还宫中,太后遣人以冠服易去道衣。"[10]宋徽宗把孟氏从瑶华宫接入禁中,恢复后位。 孟氏复位,"中外闻者欢呼"[10],"自瑶华召还禁中,复其位号,天下无不称庆"[9](P259)。然孟氏复位在朝野上下也是有争议的[11]: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