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最为明显。进入新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的爆炸式发展以及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而出现的转型阵痛,更加促进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使命,是关乎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现存政治制度、发展理念和社会秩序的认可、支持和拥护与否,是社会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政治保证,"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合法的才会有权威、有效力"。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十几亿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56.67%的大学生认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政党制度应该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只有16.64%的人认为应该是"多党制",11.27%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是"一党制",还有9.53%的人认为应是"三权分立",有5.89的人认为应该是"一党多派系制"。
阿尔都塞认为,"事实上,在今天,学校已经取代了教会,作为占优势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发挥着作用。"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贡献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既有来自国外的、也有学科本身的,既有来自网络的,也有来自现实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是话语体系官方味浓、内容枯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担负着党的意识形态教育"灌输"的任务,必须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门课程,其形式和表述都必须注重准确性和严肃性。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深奥性,使"三观"正处于形成期,性格叛逆的大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信息化时代,一方面是枯燥艰涩、深奥难懂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是迎合大学生心理的内容松散、形式多样的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和现象。面对两者的巨大差异,社会阅历浅、是非判断力弱的青年大学生很容易接受后者。
二是社会参与度、家庭参与度不够。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要由高校担任,社会、家庭重视少,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监督的"合力"。一方面,家庭、社会将意识形态教育视为学校的事,而单纯学校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不重视之间的存在"落差",使得大学生思想上产生"断层",即在学校是思想健康向上,一出社会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惑,有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走上歧途。形成巨大落差,识形态功过自上而下的纵向灌输没有和自下而上的主动接受相结合。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游离于"法律和党的边缘,传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利用法律的漏洞大打"擦边球",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三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一般以公共课的形式开展。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注重区分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学生,不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通常以一两百人的大班合上,对文、理、艺术类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采用同样的课件。有些学生上课看小说、玩手机,一些学生利用公共课考勤制度的漏洞缺课、逃课,有的学生第一周来上一次课,最后一周来考一下试;教学形式以"照本宣科"为主,很多教师的课件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很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教育。另一方面,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松散,通常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形式,采取期末"一考定性"的方式,很难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是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挑战。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在全球化中的主导权和优势地位,以"全球化"为借口,否认民族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提出"淡化国家主权意识",宣扬所谓的"趋同论"、"超民族主义"的观点,鼓噪"全球化过程是民族国家销蚀的过程","民族文化退化和弱化"等观点。其实质是借助全球化的"合法外衣",以隐性的手段推行其政治和文化霸权。"全球化过程也将使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主权基础受到侵蚀,受到发达国家某种经济霸权的威胁,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化过程是一个充满痛苦和血泪的过程。"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思想不成熟以及天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使他们极易被蛊惑和利用,爱国主义情感、国家利益观念逐渐模糊、淡化甚至消逝,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及归属感逐渐"消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二是网络信息化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传播媒介的不断出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空前增加、方式空前多样化。国内外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利用网络快速传播,诸如"天赋人权"、"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的思潮来蛊惑我国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西方国家凭借其网络科技优势,高调鼓吹"网络自由"和"信息自由流动",利用"谷歌"、"facebook"等网站,专门研发"翻墙软件"突破我信息关防,对我国大学生实施"思想渗透",利用网络传播暴力、吸毒、色情等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毒瘤,对一些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巨大挑战。
三、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根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扩大覆盖面
新时期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趋势使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工作。一是把诸如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与QQ、MNS、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现结合,取长补短,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中,构建"纵向相联、横向沟通"的网络型教育体系。二是开发网络的思想教育功能,建设一些红色教育网站,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功能体现在网络中,渗透到虚拟世界中去。加大度境内外各种非法网站的监测、监督,不给敌对势力可乘之机,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
(二)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一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做好自身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为我国意识形态教育培养更多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娴熟的接班人。二是针对理工、自然类专业实践类教学任务多,哲学、党史、社会学等人文类课程少的特点,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同阐明本专业的理论、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统一起来,注意讲述本专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当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三是在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他们自身的特点,在上课形式、考试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将艺术类专业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相融合,努力做到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实践,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现实效果。
(三)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紧密结合
"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味"。一是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结合传统节庆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二是加强校园广播、报栏、学生自办期刊等的建设和管理,丰富高校师生的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三是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