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初探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但其最终落脚点 还是要解决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那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有效的、可行的;假如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也就是一句空话。
一、解决经济困难问题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中的70%来自农村或者乡镇,其中好多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贫困,他们在学校除了要努力完成学业,还要承受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最大限度帮助这些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其实要从根本上为贫困生解困,应从思想解困入手"。首先是完善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勤工俭学金发放的制度,把这些制度的实施同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相结合,同学生的家庭情况相结合,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相结合,通过对学生的诚信等级、家庭经济状况、学习表现进行评定和归档来降低奖学金、助学金发放的不公正,调动受助学生的积极性,以确保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者勤工俭学金来顺利完成学业;其次是将对学生的经济助困与精神助困相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创设多种载体来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立志教育,如创业教育、贫困生专访、"爱心家园"、立志专栏等,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励贫困大学生坦然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树立在逆境中立志成才的奋斗目标;同时开辟多种渠道,结合有意义的活动教育贫困生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如结合回报社会的义务志愿活动对贫困生进行爱心教育、立志教育等,努力使经济助困和精神助困同时取得良好的效应。
二、解决就业压力问题.
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和座谈会,我们也发现许多高职学生对就业前景没有乐观的态度,有的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目标不明,就业观念落后,不能积极应对人才竞争,表现在对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认识不足。有的高职学生十分关注专业需求、工作环境及待遇,更注重薪金、发展机会,出现现实代替理想的功利化现象。有的就业后缺乏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工作稍不如意,就跳槽,甚至不辞而别;有的素质较差,缺乏奉献精神等。
在就业中学生所暴露的思想问题,反映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缺欠。因此,应切实加大就业指导教育的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
(一)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一是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否正确分析自我优势和劣势,什么职业什么工作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需要老师给予及时指导,需要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找准自己的就业目标。二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个体对整个世界及人生价值总的看法,是个体一切行为的思想根源,是影响择业观的重要内因."加强就业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认清人生的真正价值,要树立到基层或艰苦地方去创业的理想,要吃苦耐劳,都必须从基层、从基础做起,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诚信教育应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是学生增强就业能力、成功就业的指南针。无论以后做什么工作,从事哪种事业,都离不开"诚信"。一个无信誉的企业谁愿意与它做生意,一个无诚信的人,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讲信誉,才能受尊重,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上有较大的发展。
(二)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网络和渠道,对学生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实现就业指导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教育,让学生从一入校就明确就业的区域、行业、岗位三个定位,知道未来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明白自身素质与未来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把在校学习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与就业对接。以三年制高职为例,具体来说,第一年着重进行职业生涯认识与规划,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高职毕业生的优势及劣势,准确定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第二年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提高人才素质。第三年着重开展择业方法及技巧的辅导,指导毕业生如何在人才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双向选择,推动学生适应社会需求,顺利实现就业。健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以及校园就业网将最新就业信息提供给广大毕业生;建立毕业生就业回访制度,通过定期回访,便于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调查,同时可借助往届校友的创业经历来激励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带动关系。
(三)在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时,推动高职学生就业关口前移,使学生在社会实际就业之前,在学校期间就进行名义上的就业实习,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工学交替"模式,"实际项目教学"模式,"订单培养"模式等,从封闭式办学走向开门办学,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种教育模式下的高职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促进了他们的就业。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