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探析
所谓分类教学,就是指教学工作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基础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中有区别地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构建评估体系,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分类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分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类教学理念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有必要借鉴分类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方法,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依据
1.现实依据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大体而言,文科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础较为扎实,对哲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普遍具有浓厚兴趣,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普遍较强。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较浓厚,有提升理论素养和水平的渴望。相反,理科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础一般不太好,对哲学、政治、历史等普遍兴趣不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普遍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重理轻文、重专业轻基础倾向,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大,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艺体类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普遍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对哲学、政治、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尚可,性格普遍比较外向,参与课堂互动有一定积极性,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普遍较弱,对政治理论学习总体热度不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仍然是当今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选。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教育对象的思想基础,不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出发,而是追求授课内容和进度的"一刀切",按照统一的尺度要求学生,造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和趋同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因为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要求,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增长和发展。采用这种模式教学,学生整体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度下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部分大学生眼里成了"睡觉课""考勤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分类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因材施教是孔子的基本教育思想,也是其教育学生的基本特色。《论语》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是按照学生不同的品行与才性施以教育,培养出不同人材,众弟子有擅长于"德行"的,有擅长于"言语" 的,有擅长于"政事" 的,有擅长于"文学"的,这就是所谓的孔门四科。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将孔子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这里所谓的"材",指的就是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也是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理念。美国教育家豪瓦德?葛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因材施教这一基本的教育思想。以豪瓦德?葛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为例,该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即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以及自我认识的智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彼此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教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充分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的实践
1.实施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分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划分不同类别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力水平,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个类别。根据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比较可行的划分办法就是根据学科类别进行划分,将学生分为文科类学生、理科类学生和艺体类学生三大类。一般不需要再继续细分下去,否则会过于复杂而难以操作。当然,这种划分办法仅仅是粗线条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照某些具体专业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例如,一些理科师范类专业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能力、学力水平要优于同类别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将这一部分学生调至文科类学生类别。
(2)制定分类教学目标。在划分了不同类别学生之后,就要确定与各类别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能力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所在类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力基础,确定不同类别学生的切实教学目标。具体来讲,文科类教学目标应适当提高,可高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懂得用所学政治理论,多角度对当前社会现象、时政热点进行判断、分析。理科类教学目标应为目前教学大纲、教材规定的全部基本要求,使学生懂得所学政治理论的解释、说明,对基本原理能够进行应用。艺体类教学目标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最低限度要求,对所学政治理论的概念、原理、观点有初步认识,先补基础知识,再逐步进行提高。 (3)找准分类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背景、接受能力等,在不同教学班的授课过程中,应选择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文科类教学班可以打破教材章节顺序,采用专题讲授方式,多讲解一些能体现学术性和思辨性的内容,适当提高理论的深度和宽度。同时,也可以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或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研讨交流。在理科类教学班可以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主要讲清楚基本观点和原理,不追求理论深度。同时,要尽量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在艺体类教学班可以适当降低理论难度。应结合学生喜爱的话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述理论。同时,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摸清学生的理论盲区。
(4)优化分类教学考核。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时成绩加期末统考,考核的标准也基本是"一刀切"。这种考核的直接结果就是各个专业之间的成绩差异巨大,有的专业良好以上比比皆是,有的专业及格的凤毛麟角。因此,实施分类教学,必须进一步优化考核方式。比如,文科类学生的期末考核可以采取撰写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的方式进行;理科类学生的课程考核应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并重;艺体类学生的平时成绩比重可以相对增加,并同时加强平时教学过程的管理。就考核的内容而言,也要体现层次化,即要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基础和教学要求进行分类命题。
2.分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素质问题。在分类教学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教学班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都必然对任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授课教师。为了适应分类教学的新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如何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相关素质?高校应视条件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以开阔眼界、提升业务素质;教研室内部应通过分类教学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方式,做到群策群力,共同把分类教学搞好;教师个人则应该放低身段,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班,通过交流、调查等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分类教学方式。
(2)学生差异问题。分类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类别划分的更加精确和切实,确定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尤为重要。如前所述,目前比较可行的划分办法是根据学科类别进行划分,即把学生分为文科类学生、理科类学生和艺体类学生三个大类。随着分类教学的推进,如何实现不同类别间的学生的动态管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一方面,按照学科类别划分的办法仍有"一刀切"的嫌疑,因为同一类别的教学班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别;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个分类教学班中,学生也并非完全均质化,仍然会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有时甚至很大,这是我们在分类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