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研究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内在的统一性,二者共同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的最高目的。所以对二者相整合的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内涵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人类优秀文化在大学生心里的内化,使大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其目的是使大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大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使其在面临复杂环境时做出正确的、理性的选择[1]。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在我国高校传播的重要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使大学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内化为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不是指两个教育活动的交叉开展,而是两种教育理念的相互渗透、两种教育活动的有机融合[3]。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的过程是指探索在进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过程中融入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
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依据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是二者整合的先决条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大学生学会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4]。它的具体要求是要立足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拥有较深的文化积淀,具有一定的史学基础,拥有较高程度的哲学思辨,对社会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艺术特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大学生良好性格的修养、良好人格的培养,健康人品的滋养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使大学生自身可以生产潜在的文化产品,对整个社会产生良好的文化影响,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输送正能量。
可见,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共同的目标,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应对社会转型期各种消极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因此二者具备整合的现实条件。
(二)教育内容的相辅相成性是二者整合的逻辑依据
文化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美学等相关知识通过逻辑阐述对大学生的一种灌输,而更关注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文化根源,以及社会和价值理念对大学生内心的影响。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传递给大学生,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气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里有大量的人性、道德、审美、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内容,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问题,这些内容必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观"问题,二者共同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观念和政治素养的形成。同时,立足我国的国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总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虽各有侧重,但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上是相辅相成的。
(三)教育形式和方法的互补性为二者的整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都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都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二者在深入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门学科以后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引导和促成学生系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教育方法更强调系统教育理论的教授,在大多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辅助的教育方式。文化素质教育为了让大学生汲取更多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思想精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教学场景更加开放,不局限于课堂,其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和容易接受并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通过营造生动丰富和充满人文精神的教育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启迪大学生智慧,激发大学生灵感,引导大学生思考,活跃大学生思维。那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二者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取长补短。 此外,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均可以运用文化素质教育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计主题,以把握文化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途径
(一)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前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于素质教育,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教育观,也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对此,高校中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文化课或"两课"教师、辅导员的责任,二是认为只要开设一些公选课就达到了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实际上,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就在于,它们必须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环节,并依靠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最好体现。因此,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全体教师都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自身的责任并努力承担起这一重任。
(二)校内教育机构与师资队伍的整合
1.改革和优化高校内部相关教育机构及人员
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应包括制订教育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设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效果评价等。将文化素质教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合一,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动员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在所有的课堂上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师、文化素质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2.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集中体现在日常的思维角度、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生活态度等细节上,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他们的能力越强,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就越好、越完善,因此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根据对东北林业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65%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效果由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越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就越快、越明显,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素质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三)教育形式和方法的整合
1.将政治理论融入到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之中
大学里经过长期沉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文化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土壤。大学各类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各类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将政治理论融入各种活动之中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东北林业大学将政治学习活动和主题推进式教育实践融入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生态文明建设等党的新的发展理念和经验总结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大学生,对大学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根据对东北林业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在大多数大学生看来"两课"是枯燥乏味的理论教育,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但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及考试形式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音乐、影视、小品、相声等艺术表现形式都应用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艺术素养、科学素质、文化品位等文化素质。
(四)教育内容的整合
1.丰富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政治内涵,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赋予大学生积极健康和科学进步的精神世界,满足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够最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和建构健康进步的思想道德体系,使大学生抵制和摒弃一切腐朽、落后、愚昧、迷信的思想观念,同时促进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科学的正确的认知。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将这些拓宽的涉及思想政治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以增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导向功能
在社会科学领域,任何一门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不断进行更新和丰富,挖掘其中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更好地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丰富的文化因素在理论研究中正在逐步开发并且运用于教育实践。所以应该努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突出其育人和教化功能。在课外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活动的文化品位,注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文化的因素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大学生源源不断地提供向心力,突出文化因素的政治导向,紧紧地把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此外,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为一体,构建符合认识规律、结构更加系统、比例科学合理、与专业课相得益彰的课程体系。既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又深化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