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政治论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实效性研究

来源: 2018-01-12 20:18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信仰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意义、基本方针及对策上,也提出了很多措施来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如丰富和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和学校相关组织部门的建设、加强网络管理等。但以上研究多是泛泛而谈,没有结合具体上课内容,以教学案例的方式来形象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成效不是很明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新一届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最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重要思想,它"概括了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凝聚了海内外各阶层、各方面民众的最大共识"[1]6。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热议。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梦想,实现中国梦、青春应勇担。当代大学生,作为最富青春气息的优秀青年,更应该是实现中国梦的源源不断的中坚力量。中宣部明确要求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国梦"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信仰教育,就是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此基础上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的民族复兴梦、国家富强梦、人民幸福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以"中国梦"教育为切入点和契机,反思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推进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纵观他们形成的成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向。

  第一,大学信仰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政治信仰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师殷丹关于大学生信仰的调查显示,一方面,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信仰对于一个个体、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重要",内心有对信仰的精神追求和渴望,但是,"'有信仰'只占全体被调查人数的38.1%"[2]189-190。而且,政治信仰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有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还有信仰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和宗教信仰等其他思想的,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服务社会。这显示,当前大学信仰教育实效性不强,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主观精神需求,正是因为这样,有的学生才对宗教信仰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宗教文化的认识是十分表面性和非本质性的,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虚无的精神寄托,尚未达到由形式到精神信仰的层次"[2]190。其实,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建立自己信仰有很大的主观精神需求,而且受社会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在价值取上认为应该服务社会,这为促进和推动大学生科学、健康的信仰教育创造了巨大的提升空间和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指导,加强科学信仰的宣传、教育和理论层面的建设显得非常迫切。"[2]190

  第二,高校政治信仰教育比较抽象化,政治信仰理念只是概念化地存在于学生头脑中,没有外化于学生的行为在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中,杨洪泽在其完成博士论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过程中所作的调查,就其涉及的学生人数和调查时间而言,比较具有代表性。其调查在辽宁省进行,涉及10所高校,包括实地问卷调查(3 000份)和网络调查(8 966人),时间一直持续到2013年5月30日。杨洪泽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显示出政治信仰矛盾性、人生理想低端性、理想和信念不稳定性等特点。就政治信念而言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主体上是坚定的:"86.3%的大学生认为'走社会主义道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91.8%的大学生认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42但在表现和考验政治信仰的入党行为中,却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其调查显示,87.9%的大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其中选择"为了政治信念"的占27.8%,而选择"为个人发展奠定政治基础"的高达58.6%,其余的要么因为老师、家长要求,要么因为跟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弱化和摇摆不定。这一调查反映的基本问题就是当前高校政治信仰教育比较抽象化,信仰理念只是概念化地存在于学生头脑中,而没有外化于学生的行为。正是因为这样,大学生在信仰选择中很可能导致功利化倾向。

  第三,影响大学生信仰的因素日趋多元化,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思潮和传媒等各方面。根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师殷丹的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因素从高到低分别是家庭因素(34%)、学校教育(25%)、现实社会环境(20%)、大众传媒和网络媒体(11%)、中西方文化思潮(8%)、其他因素(2%)。从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于信仰选择的重要影响,而中国农业科学院教师高雷的调查同样佐证了这一问题,其调查显示"多数拥有信仰的大学生形成信仰的时间较早""很可能是受家庭的影响"[4]82,其中30.2%的大学生在10-15岁之间形成,36.2%的大学生在16-18岁之间形成,18.8%的大学生在19-22岁之间形成。尽管如此,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影响仍然十分重要,因为大学生正处于理性地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加强信仰教育引导,从而改变大学生信仰的可能性很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教师高雷的调查中显示,其中43.7%的大学生认为信仰发生过改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的现状,为以"中国梦"为切入点推进信仰教育留下了巨大的施展空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它把历史、现实和未来三大历史时空串联起来,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梦想层面统筹起来,表现了中国梦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中国梦承载着历史,昭示着未来,既直面现实,也激励当下,它具有未来性、目标性、丰富性、主题性、民族性、开放性、人民性和激励性等特征。从"中国梦"的视角来加强社会主义信仰教育,能够给我们目前信仰教育的困境提供很多启示,增强信仰的实效性。   中国梦承载着历史,从"中国梦"视角切入信仰教育可以让信仰教育充分凸显历史性、民族性,易于满足学生主观的精神需求,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她的承载既高远也实在,既厚重也轻盈,既深邃也朴实,民族衰落复兴的鲜活历史过程可以给学生提供理想信仰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因为大部分学生建立的信仰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梦的信仰教育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满足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让传统文化之根深深扎入他们的内心,提升学生的信仰境界。传统文化中对个人梦想最经典的概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恰恰也体现了国家梦与个人梦的统一,如果我们将传统文化中这样高境界的信仰演绎为适合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那么更能引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信仰的价值认同。

  从"中国梦"视角切入信仰教育可以让信仰教育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现实性。"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她既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整体目标,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具体愿望。不同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有着各自的心愿和期盼。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力量,蕴藏在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很多内容只是远离生活的空洞理论,对解决现实问题没有直接帮助,因此遭到学生反感。大学生信仰教育可以以"中国梦"教育为契机,走进学生的个人梦想,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这样的信仰教育不仅易于内化于学生的头脑,也易于外化于学生的行为。

  大学生信仰现状深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思潮和传媒等各方面的影响,以"中国梦视角下的信仰教育"模式,完全可以打通家庭、学校、社会、思潮和传媒等因素之间的壁垒,可以渗透到以上层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信仰教育,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建立自己的理性的坚定信仰。因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这把个体与国家、细微与宏大、琐碎与壮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总之,中国梦的信仰教育可以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可以使大学生走出价值观功利化的困境,使大学生在理解社会发展的理想维度与现实维度时,克服其断裂状态,整合理想维度与现实维度,让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