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政治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通及路径研究

来源: 2018-01-12 20:32

 传统文化蕴藏着潜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一直以来,传统文化以其深刻而持久的渗透功能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通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也要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1.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中华文明永恒价值的特征,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贴近,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和福祉相契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基本精神相呼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历史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近年来,开发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当前,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是因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与现代德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对于促进现代德育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弦歌不辍,而且浴火重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日益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弘扬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通的可能性

  在改革开放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承形势并不乐观。固守传统而不创新,一个民族就不能发展;全盘否定传统,一个民族就难以立足于世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融通的可能性。

  1.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是现代德育的主旋律之一,它对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贯以始终的鲜明线索。我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关于爱国以及如何爱国是永恒话题,经典语句可谓俯拾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九死其犹未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信念和诚挚情感。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正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进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爱国主义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坎坷、动荡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生机不断的动力之源。

  2.承前启后的革命精神。革命本质上是一个除旧布新、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文化方面而言,革命既要对传统文化中糟粕部分进行批判,更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中国革命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离开中国实际空谈所谓革命是毫无意义甚至会给中国社会和革命带来损失。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历史,只要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土壤相结合必定能促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飞跃,否则便会走弯路甚至走上歧路。无论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还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说到底就是由于离开了中国的实际妄谈马克思主义,其失败的结果自然不难想象。与此截然相反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中国既有的文化和传统中汲取营养才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改革的胜利。   3.历久弥新的价值标准。传统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重要特征。它的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过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评判标准做了深入解读。在他看来,"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优秀的文化基因理所应当被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一些糟粕性的价值评判标准,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节烈观,"君要臣死,臣不得死"的忠孝观等。但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中更多的是一些亘古不变的价值理念。它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由于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与西方不同,我国社会价值理念和标准不仅受到个人地位及身份的影响,也受到权力关系中集体、群我利益的左右。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通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强调,"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在他看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为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1.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过程,也是将与民族发展、国家昌盛密切相关的优秀文化一代一代传承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教育内容的过程就是选择文化的过程。教育内容需要确定是因为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上,任何既定文化内容都包含合理与不合理、适应与不适应的成分。高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文化价值的引导和传承工作,必须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撷取文化精粹,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发展变化所需要的观念、态度、价值、行为方式以及知识与技能。古往今来,传统文化一直是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控制的内容来源之一。今天我们所开展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有别于历代统治者的思想控制,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素材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值得借鉴。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还存在一些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上一些负面思想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广泛存在于大学生之中。简单机械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苍白无力、缺乏说服力,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和心理,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传统文化包含着一些崇高的人生信念和壮烈行为,体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和现实载体。2012年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抓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2.校园文化突出传统文化主题。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功能,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高等教育本质上是引导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实现其社会性转变。校园文化契合了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特点,因而愈来愈显示其蓬勃向上的活力,加之校园文化是生长和根植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具备了强烈的教育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校园文化地位和意义,积极支持校园文化建设。有些学校已经或正在筹备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有些高校则聘请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开办学术讲座;有些学生社团围绕传统文化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月、校园文化节等活动。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极其丰富,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根基所在。我国民族众多,文化源远流长,每个地区都有着十分丰厚的民族文化矿藏,至今一些民族传统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大学生群体富有创造力和青春活力,大多数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具备挖掘民族优秀文化宝藏的能力。结合所学专业,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去。这既是大学生认识国史和国情、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自身能力的有效渠道。大学生每年都会有比较充裕的假期社会实践时间。大学生利用假期回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了解人民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传统工艺、风俗文化及历史传统,调查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思考解决思路。大学生通过参与类似的社会实践,既了解了国情、乡情、民情,也感受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氛围,更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涤荡心灵的过程,使其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各地区都有一些名胜古迹或与革命斗争有关的文化遗存,组织师生参观游览,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其作用和意义非常明显。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