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学习之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课题,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尤其在中学生阶段,更是不能放松和削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对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大营。进而可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其实效性至关重要。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所取得的客观效果。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学术界学者们大都立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学者黄彦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有关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的教育所取得的一种实际效果。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到达的程度也就是它的成效。
二、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
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校内因素和外界因素。
1.校园内在因素。一是说服力弱,实效能性较差。中学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停留在教条化、抽象化的教育形式上,采取填鸭式、灌输性教育,缺乏沟通,远离生活实际,使得中学生认为新学的东西在社会上没有用,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背读已过时,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全面了解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生活相脱节。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内容和方法上都进行了改革。但仍存在内容比较抽象、教法颇为单一、学生存在厌烦等问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当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教育中没有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联系在一起。四是校园文化环境。就山西省的大多数中学而言,党团活动多倾向于日常娱乐或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浅尝辄止,几乎不会深入地开展下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宣传作用甚少。为此,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他们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上上下下都在抓,但又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外界因素。网络环境的纷繁复杂,社会上各种报道,加之不正之风的侵蚀与阐述,使当代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在没完全形成之前就受外界不良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围观现象不断出现,好人被诬陷,使得学生不敢去表现自己的好意或者承担社会责任。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急剧变化,各种价值观的冲观,导致部分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畸形,对社会有不信任或困惑甚至仇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涌入心底。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一些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社会压力增大、个人主义蔓延,使部分学生忽略自身努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奢求不劳而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被遗落。
三、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第一,我国教育一直以来以灌输为基本途径,忽视了受教育者――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没有本质的内容扎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灌输"理论是由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一种理论不会自发地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需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灌输。我国学校在道德教育方式上更强调的是系统性的教育、理论性的传输,注重的是道德知识的传授。在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知识、理论讲得多,让学生实践体验的少,一旦实践少了,学生获得相应的品德理论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目前,我国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间集中性和观点的鲜明性特征,易给学生一种"强迫灌输"的感觉,使易困惑或喜欢质疑的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进而制约他们对有关道德要求的理解和内化,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的表现。当过分强调教育方式,教师以独断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教条,学生缺乏参与性、实践性,这样可能会培养出顺从听话的孩子,却难以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决定每个学生从小受的教育是强调认知性的教育。因此,对于道德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认知层面,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将认知转化为学生的某种自身需要的实践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第二,教育内容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也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些年来,我国中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和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学生灌输的几乎是正面的东西和讲一些大道理,进行抽象的内容教育。相反,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讲不清时就尽量回避。甚至是点到为止不进行相应的讲解,即使偶尔涉及某些负面的东西,也不会从理性思维的高度进行科学而透彻的分析与讲解。这样,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怎样教导学生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立德,但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却使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而是避而不谈。比如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等。因此,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了巨大的反差,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产生了怀疑进而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推行。
四、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对于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对策,笔者经学习后,从多个角度尽可能全面地学习总结相关对策。
涉及教育目的的合理确定、教育内容的科学选择、教育手段的优化、教育力量的有效配合等方面。 1.教育目的的合理确定。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党爱国的热情,调动积极性,在日常学习中,使德智体得到发展。在中学校园里,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正确的理论,中学生们正确的理论学习可以初步正确地认识问题,解决和分析各种思想政治问题,而中学生正确的理论学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正确的教导,这一正确的教导,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当下中学生的思想脉搏进而进行实效性教育。在互联网的当下社会环境,对于外在社会舆论,可以将有效的观点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具有实践事例的分析。对于事例的引用要选择好,比方说,分配不公的问题,在职人员对付出同等劳动而不能取得等量报酬的态度。因为中学生有对工作的向往,向往工作福利优厚等,对于这一问题就可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响。
2.教育内容的科学选择。对于初中生也好,高中生也罢,整个中学阶段存在年龄、心理、知识、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学生关系到生活纪律、学习纪律、民主纪律和政治纪律。对于高中生而言,要提出民主纪律和政治纪律,因为即将步入高校或踏向社会,生活纪律和学习纪律是必备的。教育内容的科学选择还在于循序渐进地提高知识,超前的思想教育要求与超前的知识传授一样,不仅不容易被中学生所接受,而且还会造成一些困惑和不必要的精神压力,适得其反。其次,教育内容的客观性越强,教育对象就越感兴趣,教育效果才会越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愿望,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为学生所接受,就必须给人真实感来使人信服。真实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真实体现,坚持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实中的社会现象进而受到教育,从而增强当代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和道德鉴别能力,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敢于正视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贴近现实,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此外,在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讲解时,要注意同中央保持一致,引导学生从正面认识和理解问题。
3.教育手段的优化。照本宣科、机械的说教,这两种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忌讳也是最不合理的。我们要将直接灌输式教育和间接渗透性教育相结合,直接灌输方式,更多的是可以采取灵活、自由的讨论进行引导。间接的渗透性的教育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它不仅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而且能收到灌输式教育难以收到的效果。中学生是特别富有情感的青年群体,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入耳入脑。选择典型的、富有感染力的例子,借以思想上的共鸣,为树立正确观点奠定情感基础,使正确的理论通过感情这一导火线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对思维尚未定型和世界观还没有最后形成的中学生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教育力量的有效配合。教育力量包括很多要素,笔者认为在中学校园中,共青团发挥出其壮大的力量。在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青团要沿着党指引的方向,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走一条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这样才会发挥学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