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运用心理学原理研究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特有的心理状态,人生态度积极,积极上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但是这也造就了他们感情脆弱,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协调能力差;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依赖性强,竞争意识差。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一、培养积极情感,进行教学情感投资
情感是心里的动力因素,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凝聚力,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所以,作为中学德育工作者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倾注爱心,培养并强化积极情感,少训斥惩罚,多进行激励表扬。毕竟中学生都处于青春期,性格也比较叛逆,有时过度的训斥惩罚反而会是适得其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然而也会在学生心中留下不可抹去的阴影。很多时候甚至造成悲剧的发生。造成学生怕你,去不信任你,尊重你。相反,如果我们倾注爱心,用充满科学精神的教育之爱,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真心的关心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他们。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表扬和鼓励,科学的管理,严格的要求。做到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眼神,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实现以情动情,情感互动。
二、引导认知,遵循认识规律,形成正确的判断
人的认知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加工从而形成不同的认识。当今社会学生完全处在一个科学技术极度发达,信息急剧膨胀,社会瞬息万变的时代。这对于思想活跃而且思维敏捷的学生来说往往会做出不同的思考,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思想。有的人甚至会产生一些负而的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实际出发,努力分析和研究中学生的心里特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统一认识,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其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
为了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认识。德育工作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事求是的面对现实。第二,坚持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间要要相互尊重,平等的进行交流。第三,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激发兴趣,激活动机,提升追求目标,满足需要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人是需要的情趣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例如有的学生喜欢时事新闻,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是人生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机会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个愿望而进行的行为。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而动机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弗洛伊德说过,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做事的动机之一是"渴望伟大"。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多了解并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善于激发其需要动机,提升学生追求目标。在思想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需以党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加以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
四、磨练意志,打造完美个性
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人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现如今,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决定他们在生活出现麻烦、学习遇到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时,会产生困惑,孤独,自卑,迷惘等心理,有人会出现自杀、出走的现象。因此,德育工作者的工作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利用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持之以恒地用先进的思想道德理论指导学生,用模范事迹鼓舞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让学生能够使其追求的目标明确,具体化,不断打造完美的个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