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本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其目的是要使人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科学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指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①可见,"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即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
首先,劳动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在有意识的大脑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从而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保证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时,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不断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人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其次,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据和标准,是人作为类存在物存在的根本标志。劳动使人将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而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的本能活动是为了生存而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是无意识的;而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在劳动的过程中根据自我意识和目的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且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积极的、能动的活动。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这一论断阐明了人的现实本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作为现实的人,其本质属性是具有社会性的人,这一本质属性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各种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是由各种现实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第二、人的本质取决于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或几种社会关系亦或是某种社会关系的某一个方面。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同的社会交往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关系,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伦理道德关系等等。作为现实的人总是受到多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影响和作用。
第三、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变化发展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费尔巴哈是"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并强调人的"现实性",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由于人的社会关系总是现实的、具体的。无论是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还是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总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现实的具体的本质也各不相同。而且人们的社会关系总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变化发展的。
第四、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阶级社会相应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本质的这一特性,只要存在阶级,人的本质就具有阶级性,就像恩格斯所指出的人"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着"。④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被消灭,人的阶级性才会消失。
一言以蔽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主要是从人的存在基础和存在状态两方面,而人存在的动力是他们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本质的实现就是人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二、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味强调以社会为本位、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灌输教学为手段等思想,忽视了对现实人性的关注与研究,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忽视了实践锻炼的重要性等等,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完成培养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的任务及实现其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要推动和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指导。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
人的类本质说明了人是人的主体,我们应该看到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主体性原则,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我们要改变当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但并不是要否定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事实证明,教育者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着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能否被充分调动。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着者的培训,其自身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进而充分发挥其的主导作用。
第二,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动性、能动性,并着力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实现学生从认知、认同到践行的质的转变,促进其全面发展。另外,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畅通、平等的交流沟通机制,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并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坚持理论灌输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有利于形成和巩固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思想政治效果的强化。⑤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的靠说教、灌输是无法有效达到其理想的目标的,必须坚持理论灌输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践锻炼法,首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其现实需要选择适当、多样的实践锻炼方式;其次,实践锻炼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在经常的、反复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认识,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质,并外化为其良好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
(三)注重学生价值体系系统性的培养
马克思讲"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文化以及职业、师生、子女关系等等,每个人并不是仅仅处于一种或几种社会关系中,而是处于多种社会关系中。显然,人的本质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不能仅仅从某一种社会关系去分析人的本质,而应从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分析人的本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从人的本质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立足于学生现在及将来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注重学生价值体系系统性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四)贯彻与时俱进的方针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因此,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变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的特点、需要出发,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群体中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不断蔓延,这种由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带来的不良现象和诱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传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特点、需要适时变革教育的内容、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给学生所带来的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和矛盾问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利益观、幸福观等等。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和热捧,成为了他们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但我们应当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调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隐蔽性、灵活性、虚拟性等特点,综合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寓教于乐,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的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形成科学正确的校园价值导向。
(五)大力推广无产阶级思想
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才会被消灭,人的阶级特性也才会消失。因此,在当今社会人的本质仍具有阶级性,而各阶级都会为自己阶级利益服务。资产阶级有着自身的阶级特性,无产阶级也有其自身的阶级特性,但无产阶级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阶级,是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阶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要提防西方资产阶级意识的侵蚀;二要大力推广和宣传无产阶级思想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及当前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帮助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无产阶级是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并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决心。
总之,在当今时代背景条件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进行无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及意识形态的教育;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