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微时代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据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其中,手机微博网民数为2.3亿,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49.5%,接近总体人数的2/3。此外,据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中微博用户比例已达96.6%,表明微博已走进了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现实,充分利用新型的微媒介,将微博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从教育内容、方式和技巧上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时代及其特点分析
"微时代"是指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便捷新型的移动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在微时代的各种媒体中,微博和微信深受大学生追捧。与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微时代媒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特征:
第一,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且"趋微化"、"碎片化"。用户往往通过微媒体平台,发布简短而精炼的文字、丰富而生动的表情、图片,上传视频和音频等,并以"微语录"、"微声音"、"秒拍"等趋微化、碎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实时状态、内心情感、个人意愿等。第二,信息传播的主体平民化、广泛化。微时代的到来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与解释者,人们通过编辑、发布、评论、转发等方式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见解,充分地利用微媒体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共享各种信息。第三,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具有极强的即时性和随意性。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门户网站、特定的微博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登录微博发布、接收、评论或转发各种信息。而微信能快捷地与好友进行即时通信、信息传播、语音留言等,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信息。第四,信息双向或多向的交互功能强,缩短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交流的空间。在微媒介平台上,用户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和再次传播者,能够迅速地实现网络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二、微时代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微时代背景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在传统传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较为丰富,说话具有权威性,有意识地选择特定内容的信息,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持续、高强度的信息传播,以期促进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形成或转变。但随着微时代的出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远远超出教育者所能掌控的范围,学生不再认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因而教师的信息优势地位减弱,话语权的权威性也与日剧减。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受到挑战。在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需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素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之外,还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媒体技术素质。否则,不能自如运用微媒体与学生交流,把握其思想脉搏,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媒体空间上潜在的作用。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挑战
微时代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大学生提供表达情绪、交流思想平台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负面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认知发生偏差。微时代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内容多样化以及价值观多元化等特点,负面信息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西化"、"淡化"、"俗化"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迷失。第二,容易导致大学生行为失范。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会造成自己对网络虚拟情感的依赖,在现实中却掩藏真实情感,导致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冷漠,甚至会出现偏激行为,导致荒废学业、人格障碍、走上违反犯罪道路等。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挑战
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在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冲击下,长期弘扬的主流思想容易受到弱化。二是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内容、时间、地点、和学生相对固定,传播的信息很有限。而微时代的信息量大及其即时性和灵活性对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效力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三是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微时代信息的传播往往以双向或多向的方式进行,大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和建构者,具有直观化、多维化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的方式。
三、微博微信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微博微信作为新型的媒介,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第一,有助于大学生彰显主体性价值。微媒体的边界开放性、容量无限性、形式多样性等特点,既有利于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平等对话的可能性,又能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与柔性管理相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利用情感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将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 。柔性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接受外部的约束管理,以达到预期管理的目标。微媒体的动态形象性、快捷即时性和真情互动性,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提供了新平台。第三,有利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动态教育与即时管理相结合。当前,大学生常通过参与讨论微博微信的热议话题、关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以便第一时间了解新动态、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教育者能够通过微博微信迅速掌握和分析大学生群体舆情的形成和特征,实现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教育与即时管理。 四、探索微时代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
微博微信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独特优势,探索微时代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使其最大范围地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迅速切入"微载体",建立完善的系列官方微博微信,主动占领大学生的"微"阵地
通过搭建微博微信平台,将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与微媒体的使用进行有效地对接和融合,发挥新技术的教育服务功能,实现信息的交流、反馈与传送,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例如,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唱响主旋律;开通高校各部门的子微博微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开通微博微信,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动态,有效地发挥教育者的"思想领袖"作用;开通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微博微信、组建学生班级微博微信等,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注重加强自身的新媒介素养,又要注意加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微媒介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自身应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了解网络语言,针对学生高度关注的个人问题、校园问题、社会问题等,灵活运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或给予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注重加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教育者可通过微博微信专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分辨、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其信息素养。
(三)创设特色专题微博微信,运用"微媒介"教学,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创设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微博或微信,传播和弘扬主流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加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既要发挥微博微信的舆情监测和舆论导向作用,又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分析微博微信的舆情状况,及时做好信息的疏导工作,净化信息环境,引导舆论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发展。此外,在突发事件、热点话题以及其他社会管理难题上,微博微信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追踪报道和舆论引导,以核实关键信息,消除不实传言,避免引起恐慌或混乱,从而确保微博微信处于正常轨道进行信息的传播与共享。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