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辅导员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微信概述
(一)微信的概念
据百度百科收录,微信(英文名: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二)微信的发展
自2011年推出,微信的用户数量高速增长。据腾迅微信在微博上的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就成为了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即时通信软件。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据大数据分享和探索平台"百度指数"显示,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互联网搜索"微信"关键词,四年来的数据呈迅猛趋势增长(见图1)。
据百度百科的条目显示,微信的数据增长也是惊人的(见图2),功能不断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更新越来越快。
图2 微信的数据增长
(三)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
2013年CNNIC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微信用户的增长率达到了379%,呈现一"扫"天下的气势。在对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微信用户以18至30岁的年轻人为主,占67%,趋于年轻化;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占63%",趋于高学历化。微信作为一种年轻化的网络沟通和交流形式,吸引了大批学生群体的关注。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恰逢微信盛行,微信对其影响更为深远。使用目的及内容关注倾向分析结果显示,77.4%的选择"可以表现自我,展示个性,赢得关注,获取认可",90.2%的选择"可以记录生活状态,宣泄自我情绪",72.4%的选择"可以关注社会时政",80.5%的选择"可以了解名人动态、娱乐八卦新闻",43.3%的选择"可以困难求助,疑问求解",35.6%的选择"可以参与营销活动,期望专区奖励"。由此可见,微信已成为当前许多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常用的社交平台。
二、微信吸引大学生的原因分析
从2011年到2014年,短短三年的时间,可以说,微信就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沟通交流平台。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以及微信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相较于手机短信、人人网、微博等有着更大的优势与特点,更契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心理需要与情感需要。
(一)通信成本低
微信软件本身是免费的,适应于安卓、苹果等各类智能手机系统平台,不受电信运营商限制,并且使用任何功能,微信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有着精心设计过的通信协议,在2G/3G环境下,传输各类数据仅耗费极少量的网络流量。据初步统计,发送文本信息1000余条,语音信息1000秒仅需要1M的网络流量。而在WIFI覆盖的环境下,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使用微信将不需产生任何额外费用,不计入运营商网络流量。从经济实惠的角度来讲,大学生会倾向选择通信成本低的工具。
与此同时,微信可以实现远距离信息传输,无论在附近还是在海外,均可通过微信发送消息,这无疑将更加方便国外与国内学生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二)沟通方式更多元、立体、鲜活
传统的手机短信往往给人"冰冷"的感觉,而微信却给人立体与鲜活的感觉,它支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元形式,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实时语音对讲等功能。这些沟通方式让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鲜活立体、有声有色,很好地迎合了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性格特征。
微信支持多人群聊,只要通过点击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马上就可以成为一个私有聊天室,聊天室可容纳上百人。据统计,很多大学生都有很多聊天室,通过聊天室,学生可以就相同的问题开展讨论、交流感情,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可以实现免打扰,在方便的时刻查阅消息。课上收到的消息,课下也能查阅,更灵活与方便。
(三)信息发布的短、频、快
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发布有字数限制,每条信息一般均不得超过 140 字,这一限制条件有效提高交流速度,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倾向于短的消息。与此同时,微信能够整合各类媒体工具,实时地发布和评论信息。朋友圈可以及时的更新状态,发表个人的感受和对时下热点新闻进行讨论。这些"短、频、快"的信息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四)社交网络的全方位与立体化
微信里的社交网络是全方位与立体化的,微信好友的获取渠道包括手机通讯录好友、QQ好友和用于添加陌生人的"漂流瓶"、"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在此基础上,大学生的微信社交网络主要可分为"熟人交际圈"和"陌生人交际圈"。这也是微信能吸引大学生的原因之一,通过微信他们可以稳固熟人交际圈,然后扩大陌生人交际圈。
在笔者所带年级学生中,参与调查的学生90%以上的微信联系人为通讯录好友和QQ好友。微信的社交圈基本上是熟人社交。通过"朋友圈",大学生可以在封闭的熟人社交圈内,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评论交流,进行互动,非微信好友不可查看。而另一方面,"陌生人交际圈"也有少数大学生使用,主要是当学生感到寂寞、无聊时,但这从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的交友环境变得恶劣。 (五)私密性的提高
微信吸引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私密性的提高。大学生在朋友圈发布的信息,非微信好友不可以查看。而即便是好友关系,学生还可以设定朋友圈权限,"不让他(她)看我的朋友圈"。更进一步的是,即便你与某人是好友关系,他发布的朋友圈消息中的评论部分,如果评论人与你不是好友关系,你也看不见他的评论语言。这与微博、QQ空间相比,微信的秘密性大大提高。这些功能使得信息发布的私密性得到了很大的保证,也更加吸引了大学生的使用,多数学生表明微信的私密性是他们使用微信来发表言论、交流讨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微信具备其他大多数APP所具有的功能,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之上,在设计、用户体验上,都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受到大学生的追捧。
三、辅导员利用微信开展工作的对策
微信的广泛使用,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社交网络平台,但是另一方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学生易受到多元价值观和负面信息的影响;网络舆情的搜集和研判难度加大;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构成了挑战;对辅导员的媒介素质提出了挑战等。
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质,充分利用微信的"正面影响",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微信。
(一)主动占领微信阵地,加强思想引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从微信中来,到微信中去",面对微信给大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辅导员要与时俱进,改进工作办法,主动占领微信阵地,用更鲜活的形式去吸引大学生,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这样不仅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发挥微信的"窗口"作用,了解学生。目前,当大学生在生活、情感、学习上出现困难时,更倾向于把信息发表在网上,俗称"吐槽"。通过互加微信好友,辅导员可以通过朋友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及学习动态,如果在微信上出现了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情况,辅导员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进行语音聊天或者文字聊天,帮助同学及时排解,有时视情况还需要电话聊天,约谈学生;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及时掌握他们的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把有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遏止在萌芽中。这不仅能缩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更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发挥微信的"载体"作用,引领学生。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辅导员需要充分发挥微信的"载体"作用,通过构建公众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功能,传播"正能量",传递主流价值观,贴近学生需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思想上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辅导员需要精心经营自己的朋友圈,把从日常生活的提炼的思想精髓、治学精神、生活态度、成功经验,或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建立包括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功能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用生动活泼且耐人寻味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笔者于2014年4月开通了"琪人琪语"微信平台,旨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不要打扰辅导员的幸福》一文阅读量逾7万次,点赞逾800人,学生反响强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媒体素质
毛泽东指出:"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更应当被作为人才来培养。辅导员的素质决定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微信的迅速发展要求辅导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刘建军在《辅导员如何提升理论素养》一文指出,理论素养对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来说,对辅导员的学术研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线的辅导员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武装下,系统详实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知识结构,使工作更加鲜活,更富吸引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提升媒介技术。当前辅导员在微信的了解和熟练使用程度上不如很多大学生,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使用微信的专题培训,全面提升辅导员通过微信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丰富辅导员在媒介技术上的知识,加深辅导员对微信功能的使用,实现辅导员的媒介技术与学生掌握的技术基本同步。
3.提升研究能力。在"好用"、"会用"、"用好"的基础上,辅导员应结合实际使用效果,对通过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习惯,把握舆情研判的规律,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质
高校应格外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会甄别与筛选信息,正确合理使用微信。成功的媒介素养教育,必然可以引导大学生对媒介信息形成自身客观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做到在使用微信时不造谣,不传谣,不盲从,不跟风,杜绝低俗内容在微信上蔓延。辅导员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媒介素养。
四、结语
微信是一把双刃剑,怎样用好这把剑,让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发挥积极的一面,把消极部分降至最低,这已然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课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辅导员应与时俱进,抢占微信阵地,利用微信特点开展工作,把微信变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吸引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