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价值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社会发展的规范和要求。当今,高校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营地,开设专门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规范大学生行为,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但大学生群体在这些方面表现不尽人意,离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以情感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弥补单调、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教育者在大学生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情感、语言、教学艺术等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向积极方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不再是机械、被动的交流,双方建立在平等、尊重、民主的基础上,大学生能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沟通,教师能及时获得信息,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活动以及发展状态等有用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思想政治的实施效果都有积极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还包括拥有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态、较高的素质等。而与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相背道而驰。许多大学生因为缺少关怀和有效的开导,遇到困难时选择极端方法解决问题。这些严重阻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平等、开放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老师可以及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另一方面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只有改变"满堂灌"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情感教育拉近、感染学生,获得他们真正认同、信任、赞赏时,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大学生富有活力和想象力,很难吸收理论性质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他们看来,思想政治教育课既不是专业课,又没有趣味性,没必要认真对待。因此,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展开及取得成效。但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抓牢、抓实。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难题,怎样才能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紧紧围绕情感教育,才能走进学生心窝,否则,一切教育形式都是空谈,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失表现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的老师由于主观原因,或多或少加了自己的情感。但总体上,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存在缺失,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处,须亟待解决。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情感教育观念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成了相关老师的教学任务,这些老师很少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神圣伟大的职责,因此,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及相关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情感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思想政治课老师通常照本宣科,一堂课下来很少有自己的切身看法和与学生的交流,不言而喻这样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后果。辅导员和班主任缺乏真心关怀,他们通常点到为止,做到职责不缺位即可,有的甚至带有侥幸心理,学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的实效性等问题被相关老师抛到九霄云外,在如此观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取得进展,大学生的诸多问题不难解释。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不当
凡是都要讲求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大,更需要大学教师讲究一定可行的方式方法。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用纯理论进行到底,理论灌输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感。有的老师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可是他们在具体的教育中却适得其反,例如:抓不住学生情感的需求,树立身边的榜样使得学生更为反感,处理课堂问题没有控制好情绪,不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等。类似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大学生难以信服、认同和改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情感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来进行,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思想,在紧张、对峙、枯燥的氛围中,学生不仅不能认真听讲,反而增添对老师、学科、上课内容的厌烦、疲劳、反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情感教育的环境,例如:缺少文化环境,缺少与学生家庭合作环境,缺少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环境等。大学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灌输具体的政治内容,把繁杂的事物逻辑关系硬塞学生,因此,学生难以熟记和理解,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难以改变大学生的错误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把情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对大学生进行熏陶教育。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者的努力,更需要教育者创设优良的环境,只有情感教育合力的提高才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长为符合国家要求的栋梁。
(一)培养教育工作者情感教育的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的综合素养水平。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激情、结果。因此,学校领导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应该培养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观念。高校在学期课程设置、课程计划中做好相关准备和规划,总体实施情感教育的战略,抓好全局工作,统领好教师群体。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后,定期向学校汇报大学生整体和阶段的发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谈论和交流,形成教师之间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只有学校重视,教师负责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树立真正的情感教育观念。 老师的价值观和学生观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要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价值观是一个期望性观念和情感意识,它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决定着人对客观事物价值的选择、追求和取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只有认清了自己选择职业的社会价值,才能在这个职业上有所追求、有所贡献。高校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的疏导,让大学老师更加肯定自己的奉献和价值,平常多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工作,提高他们自身的教育意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融入就与老师的学生观密切相关。关系到教师能否正确观察学生、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和对待学生,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关系到教师能否启迪学生的智慧等。学校多提供教师和学生合作的机会,例如:让学生和老师同台演出,老师和学生有定期的交流交谈等,这些可以培养师生之间感情,对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有帮助。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性格特点,尤其要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融入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习惯用传统的理论进行教育,没有充分以学生为本,颠倒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需要改进以往教育过程中的理论灌输法,要用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时融入疏导教育方法。也就是在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中即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情感教育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即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容易忽略这个问题,上课的方式陈旧老套,很少与学生互动,即使有互相交流的机会,也没有很好利用疏导的方法,在教育中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性较强,单一、老套、枯燥的教育方法不能满足其需要,更不能使学生信服。如果用疏导的教育方法,不仅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接受理论观点,提高认识水平。
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时融入典型教育方法。典型教育也叫示范教育,它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僵化、教条式的教育,是大学生通过情感的认同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典型示范教育,能把抽象的理论变成身边的人、事、物,这样的比较说理教育更富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老师要抓住典型,树立典型,正反面结合教育,激发大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达成一致的认识。
(三)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环境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轻松、愉悦、民主的情感教育环境,想表达的观点受现实情况和氛围的制约,不能口吐真言,自由交流。在情感教育中,文化环境和大众传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受这两个环境的消极影响,导致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实效。
社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因为人的思想毫无例外都受到一定文化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定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高校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例如:艺术表演、传统文化趣味活动、道德标兵评比等。把隐性的情感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潜移默化的陶冶、感染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营造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十分必要,特别是大学生接触较多的网络环境。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