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政治论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2018-01-19 18:26

  当前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环境日益错综复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双重挑战:一方面,新媒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育者要顺应形势充分挖掘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阵地。

  一、新媒体的概念以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媒体"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edium",最初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为两者之间。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的传播媒介";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认为,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发挥传播功能的总和,并表现出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等特征。由此可见,作为一个传播信息的平台,其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媒质与载体。前者如磁盘、光盘等,后者如文字、声音、图像等。本文中讨论的"媒体"概念,包含媒质与载体的全部内容。按照人们使用习惯及形态,我们将新媒体分为网络媒体(包括网络报纸、邮箱各大门户网站等)、手机新媒体(包括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移动微博、微信、易信等)以及新型电视媒体三类[1]。

  (二)新媒体的特征

  与传统的媒体不同,新媒体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强调主体的自由与平等性。在不同终端活动之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在这种交互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又都是信息的接收者。第二,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呈现出即时性与海量性等特点,甚至手机视频的应用使得发送的信息可以与事件同步进行。第三,更注重信息的互动性,并在信息形式上数字化。众所周知,传统媒体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是单向的,而新媒体的运用,使得信息可以双向甚至多方向传输,信息反馈更为快捷有效[2]。第四,信息的碎片化与虚拟化。海量的信息以及快捷的传播方式、自由的表达途径,使得信息呈现碎片化等特点,而网络的虚拟性,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甚至信息内容本身都可以呈现出虚拟等特点。第五,服务更具个性化。与传统媒体的被动说教不同,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位用户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有选择地接受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变。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经历了从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等术语的演变,因此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也各有侧重与不同。本文采用张耀灿教授的定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借助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对特其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一些影响,并在这一过程中,遵循人们思想道德形成发展规律,最终实现其成员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作为一个系统,主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以及外部环境等四个要素。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呈现出复杂化、主体性特征的明显化、信息来源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经济化等特点。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当前,电脑和手机在大学生中间几乎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爱和关注社交网站、博客、微信、QQ、MSN、微博。毫不夸张地说,新媒体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已然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正是通过这样自由全新的环境营造的虚拟空间,新媒体日益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机遇。

  首先,新媒体的先进性和多样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作为全新的技术形态,新媒体融合了数字技术以及多样的传播方式,促成了互联网、手机网与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开放、快捷等特征[3]。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新媒体的运用,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立体性和持续更新性,从而打造出一个经济有效的宣传平台。

  其次,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4]。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时空的限制,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与媒体联动的方式在各类媒体终端中进行传播,极大地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范围,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和影响力。以汶川地震为例,在灾区救援工作中,通过手机微博、短信等对灾区救援工作进行及时跟踪关注,掌握新闻热点的同时使得"大爱思想"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同时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有时代的气息,增强了教育本身的可信度[5]。

  再次,新媒体的交互性和虚拟性可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教育的特征强调教育双方的交互与对话,新媒体的实时性与虚拟性使得教育主客体之间可以及时沟通相互影响,从单向被动的教育向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式教育转变,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更容易从消极被动接受向积极主动的转变。

  最后,新媒体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新媒体跨越时空传播的特性,使得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政治势力都在利用它争夺受众,一旦不良信息长期泛滥,受其影响,大学生极易信念迷失,甚至受一些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等影响造成价值观混乱、法制道德意识弱化,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难度。此外,新媒体虚拟性使很多大学生终日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中,不仅逃避现实,有的还会出现人格障碍和认知偏差,甚至会通过发布虚假消息等走上犯罪的道路。此外,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尤其是快餐文化、低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大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三、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前新媒体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吃惊,毫不夸张地说,新媒体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占领大学生群体。教育模式的变化应随着社会技术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高教育水平,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升从业者的媒介素养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的同时,理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熟练运用新媒体工具,积极地与学生进行平等、自由的互动与交流。具体在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MSN、微博以及博客等于大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快速有效的思想政治交流与教育。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芜杂、价值多样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以往教育中"说服""传递"等方式和角色,本着人本性、有效性的原则,做好信息鉴别、筛选、评价工作的同时,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有效引导大学生思想建设,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建设,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

  当前新媒体成为高校大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与工具,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快速有效地占领这一贴近教育对象的新阵地,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工作。从教育体制、教育经费以及教育环境上提供支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校网站建设,重构、优化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系统,建设专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以及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在宣传党的思想、弘扬民族文化和时代主旋律的同时,还可以针对大学生当前热衷的QQ、微信等新媒体交流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功能,就大学生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并有针对性地策划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教育,如网络视频专题新闻、在线学术讲座、在线热点讨论、实时辩论演讲、榜样宣传等方式,确保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走进课堂、走进教材,更多地以活泼、现代的方式走进媒体。

  (三)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以及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是非真伪辨别能力差等特点,使得确保网络环境良好显得尤为重要[6]。毫不夸张地说,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绿色的网络环境作保障,尤其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为了构筑健康的网络新媒体环境,高校应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监督机制,积极建设服务大学生发展要求的绿色门户网站、专业网站、主题网站等,尽可能运用技术手段构筑起强大的"防火墙",做好信息的过滤工作,将一些不良的价值观隔绝在外,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管理员、政府信息主管部门等联合起来组建舆情监测系统,通过网上网下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四)把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同时又往往因为人生阅历不足而是非辨识能力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培养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把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设新媒体教育课程,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引导大学生理智、科学地使用新媒体,提高他们对各类信息的鉴别能力。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