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是积淀了几千年的圣人智慧,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圣先贤的智慧应被我们后人所积累、总结和运用。因此,在高校的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教育体系和教育者应当努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切实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文化融合,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思想的逐渐涌入,新的观点新的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不断生根发芽,并且冲击着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思想文化也越来越复杂,并呈现多元化。多数人在接受文化时往往缺乏一种辨别能力,有时盲目的崇洋媚外而贬低着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得人民群众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来自于工业文明的冲击,教育对象的思想价值、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日益多元化,也给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从何处入手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把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及怎样进行融合也引起着社会的关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得到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离开优秀的传统文化很难获得持续性发展。由此,关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教育中,不论是教育的手段还是教育的目的我们都不能回避,中国扎根于自身实际,在分析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针对当前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热与文化回归的需要"我们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只有建立在民族自尊心基础上的批判与继承、借鉴与改造、摒弃与创新,用科学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旧赋新,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当代价值。
二、文化教育,凸显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历经风风雨雨、内忧外患,其生命力却经久不衰,虽有迂回而不改其前进的趋势,始终保持民族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的历史也从未发生中断,并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这是与爱国主义起巨大作用相联系的。"传统文化中蕴藏了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屈原的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贾谊提出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诸葛亮践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歌颂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追求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等,这些都强调国家、民族利益至上,表现了为国分忧、报效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境界,这些传统文化都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教材,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修身,有利于大学生重视自身的修养与道德践履
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自身修养,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传统文化将自身的修养与素质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将《论语》中体现的精神总结为一句话,便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阐述了怎样做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人的发展道路。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仁者博爱"的宽容精神、"天下为公"的无私精神、"勤俭节约"的朴素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威武大丈夫精神、"舍生取义"的大义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等,都蕴涵着丰富的并且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都对人优良德性的形成、高尚情操的陶冶、道德境界的提升、完善人格的树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文化主张正确的义利统一,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倾向可以起到抵制和克服的作用。
三、文化管理,深化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与智慧,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宝贵思想资源的发掘,有利于我们在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我国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管理建设。高校应发扬中华民族崇尚气节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新领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一)建立与创新传统文化的社会因素的沟通与互动机制
充分和善于利用社会文化单位创造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运用我国上下五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演绎建立在当代实践基础之上,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融入到文化氛围当中,参观历史古迹,走访名人,从直观上的形式来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并且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化观念。
(二)在高校增设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指导机构
机构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为主体,职责为坚持盘点民俗,重视传统艺术发展,重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人们自觉地归于"我们"之列。一则将传统文化融入辅导员、班主任的队伍培养建设当中,打造一支掌握传统文化十分娴熟,并且善于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二则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相关教育,使其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传统文化环境之下。 (三)建立课堂载体和活动载体
课堂讲授是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高校要发挥课堂教学优势,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公共选修课两类课程,让学生系统准确深入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增设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运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逐渐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传统文化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耳濡目染,对当代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深厚的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开展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文化沙龙等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地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自身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深受它所赖以存在和展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与更为宽广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的教育体系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切的融合,利用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