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所谓的新媒体不是简单指某一特定的媒体,而是区别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借助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流的一个巨大的网络体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开放包容、受众面广、个性自主等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一项工作,大学生作为思想动态最活跃、接触信息最快速的一个群体,始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克服新媒体给我带来的各种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便利性,不断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1. 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突破传统媒体被动接受的限制,大学生更容易被新兴的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的新媒体所吸引,特别是目前的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技术不断地成熟,大学生可以用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被快速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性、个性化、隐蔽性平台多样化的特点。
1.1 开放性
国内大部分高校为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便利,普遍建设了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此同时,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在大学生群体中基本得到普及,大学生基本可以无障碍地通过新媒体获取和交流信息,新媒体正在不断的渗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1.2 个性化
传统媒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个人很难以发展成为社会的焦点。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历史常规,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新闻和观点,如果发布的消息是有价值或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可能被大量的转发和传播,其所达到的效应有时候甚至超过一些传统大媒体。例如,一些活跃的大V,其传播信息的效果是一些地方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的好奇和渴望,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新媒体为大学生肆意宣泄情绪、随意表达观点提供的通道,但大学生也容易在大量的信息流中措施方向,迷失自己,受到非理性、煽动性信息的误导,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极端情绪可以在网络世界得到释放,这种情绪如果没有好好引导,极易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生活。
1.3 隐蔽性
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社区。现在的网络技术已经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隐藏自己的身份,从而以游客的身份浏览信息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隐蔽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脱传统令人生厌的说教模式,用更柔性的教育过程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而且也有利于从侧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1.4 交往平台多样化
在过去,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话或者书信来沟通或者交流。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地发展,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信、微博等新兴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流,大学生双方以匿名或化名的方式进行,减少了来自其他个体或社会因素的干扰,隐蔽性和私密性强,可以尽情交流思想、倾诉心声。因此,网络交往深受当代大学生欢迎,在大学生日常交往扮演着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新媒体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2.1 新媒体的特点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文化修养,改造大学生不良的三观。新媒体的快捷便利性加上大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使得高校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包括色情、暴力、无政府主义等不良的庸俗文化,这对正在形成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大学生可能形成不良的影响。
2.2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极大地冲击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新媒体背景下,许多媒体为了引起关注,博取眼球,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采取假新闻或者放大事件的等方式来制造新闻效应,加上大学生性格叛逆、不喜说教的特点,他们对党正面关注的热情不断下降,而容易相信谣言等反面信息。因此,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正面信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战
2.3 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长期以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通过课堂教育等方式实现单向灌输式教育,大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虚拟空间的形成,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介获取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并可以迅速地通过文字、图片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改变了大学生的认识形式,而这种认知形式可能是非理性和自我的。相对而言,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在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工具等方面缺乏时代性,很难满足当下大学生的知识需求。
3. 新媒体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3.1 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有利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新媒体开放性、信息量大、传播快的特点决定了沟通的便利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获取积极健康的信息,也有利于高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例如,高校辅导员利用微信群可以快速地给所带学生传递最新的时事政治和有关文件精神。
3.2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平等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人与之间的交往方式,也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模式,成为了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的桥梁,作为新媒体最狂热的使用者,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是被彻底改变。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世界里面,每一个大学生主体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与此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容易贴近大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大学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从而使得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处于被动状态。通过网络交流可以消除传统面对面不平等的交流方式,在一个对等的世界里面,更有利促进师生之问信任度的增强,消除师生之问的隔阂,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3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开放性、覆盖面广的特点有利于高校快捷方便地向学生宣传党的新政策新思想,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政教育环境。除此之外,高校亦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在全方位多角度广泛的宣传典型事迹,通过新媒体转发和传播达到树典型、立标杆的效果。而且学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将现实案例搬上课堂,生动的将思政理论传递给学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4.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平台。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舆论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系,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必须主动的利用新媒体,真正地把新媒体建设成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占领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使得大学生在接受新媒体文化的同时,自觉的抵御错误的网络文化思潮。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广泛开展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知认同,提升新媒体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4.2 充分利用新媒体,建设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思想教育平台
要加快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不断整合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关注的疑点疑问,疏导结合,因势利导,贴近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宣传热点新闻,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
4.3 加强队伍建设,发挥高校网络"把关人"作用,保障校园网络健康
高校要全力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新媒体素养,提高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为他们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掌握新媒体的话语权、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构建完善规范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及时准确的校园网络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健全有效的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科学灵敏的校园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以及快速高效的校园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各种网络突发事件,化解舆情危机,消除不良影响,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