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思考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建设新农村的引擎。受自然条件限制,机械化设备未能普及,怎样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农机设备,使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实现大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值得思考。
关键词: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3046
1 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农机装备实力增强
截至2014年,抚松县先后发展农机具2962台,农机总动力达8.8万kw。众多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旋耕机、粮食和饲料加工组合机、玉米脱窝机、铡草机、粉碎机等生产加工机械全面普及,成为农村产生活中得力助手。抚松县乡村机耕道通村率达90%,通社率达75%。
1.2 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2014年,抚松县完成机耕面积0.9万hm2,机械脱粒 8.6万t,机械植保0.08万hm2,农机初步加工农产品13.9万t,拖拉机运输力3130万t・km,农田作业机械化配比水平为32.3%。
1.3 农机社会化推广服务机制逐步健全
围绕粮食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运用;通过宣传引导,示范推广,现有农机专业户1825户,实现农机经营年总收入5440万元;农机具批发、零售市场、维修网点逐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2 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数村民目前还停留在小农业生产阶段,对农业生产设备持怀疑、观望态度,个别地区甚至对新型作业机械存在抵触情绪;受社会环境、家庭财力、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一些生产效率高、科技含量精、经济效益显而易见的农业生产设备的引进、推广投入生产都面临巨大难题,目前在山区农田作业的农业机械以生产加工工艺落后、科技含量较低,小型机械居多多;山区大多无专门农机生产企业,农机设备基本是从外地生产企业引进,多数农业机械不适合山区使用,不能满足农户需求;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但是尚未完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尚未成熟,网络化运作无法实现,服务质量低端,突出性和针对性货源不足;专业人才队伍的组建相对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专业型农机人才的需求,综合性农业操、维修、服务、设计、营销、培训等人才严重缺乏,在农业机械的研制、设计、生产应用等诸多环节形成瓶颈;新型机械多用于生活领域,在生产领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机械的新性能闲置浪费。广大农户大量购置的新型农机具多用于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品的加工及运输领域;在该领域加工机械中,多数为初加工机具,很少使用精加工机具,机械加工附加值低下。农业生产领域中,耕作机具初步应用,中耕、管理、收获等环节的机具应用少。这些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增添措施加以改进。
3 加快推进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普及农机应用知识,强化对新机具的认可
新机具的推广和应用过程,是现代农业知识的推广和应用过程,通过广播、网络、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对各项惠农新政策进行大力宣传、加大对新型农机具的示范推广,让农民能够在田间地头身处实地的感受到新机具的魅力。
3.2 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实施
农机具发展要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机具应用适合当地作物生产;要与农艺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最大程度的解放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小型为主、户营为主、效益为主、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使新机具成为乡村发展、经济繁荣的生力军。
3.3 创新举措,推动农机产业发展
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降低农民购机门槛,让更多的实用机械走进千家万户;大力推广操作方便、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小型多功能实用机具,适合山区农村环境、交通作业。逐步提高农机具补贴标准,让广大农户得到实惠。
3.4 搞好农机操作人员培训,促进农机化领域的新突破
通过阳光工程、农机两新技术推广、农机大户典型示范等方式,针对广大农户开展培训,使新农机具的安全知识、使用方法、维修保养等知识走进农机户。在整地、种植、管理、高效植保、玉米大豆收获、禽类孵化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实用型农机业机械的发展取得新突破。
3.5 强化安全理念,做好农机监理工作
抓安全就是抓效益、抓发展。加大农机市场的检查和监督力度,采取常规工作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查究并举,减少和杜绝农机事故隐患,积极营造"平安农机"大环境。
3.6 完善机构、健全队伍,注重服务
以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服务中心作用,以乡镇农机推广站为点、以农机合作社为县、以农户为网,在农机推广、培训、维修等体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发展网络。积极为各乡镇村屯农户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服务,推进山区农机事业大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