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特色德育工作探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如何把握其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是真正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文章从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特点入手,基于德育内容的全方位角度,探讨突出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特色的几个方面。
中国论文网 /1/view-12330637.htm
关键词:高职特色 德育工作
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积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与目标,促使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并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安于基层、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发生着剧烈的碰撞。而对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会适应性压力以及职业角色认识性压力的影响,高职学生面临众多困惑,使高职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加强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愈显重要和急迫。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特点
1.人才规格的高标准。我国现行对高职人才的规格,要求高职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获得就业岗位(群)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有大学专科的学历水平,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中级以上相应职业资格技能水平。
2.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人才。
3.知识、能力培养的职业性。高职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的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高职教学应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和实施教学。对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使高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熟练度高、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的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
4.人才类型的技术应用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善于利用信息,进行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5.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因此,高职学生毕业就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与维护等技术操作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财经管理或营销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突出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特色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应具有其自身的特色,从德育内容的全方位角度着力突出以下教育特色:
1.树立“四种意识”的教育
第一,服务意识教育。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服务至上”愈来愈被众多企业推崇为所追求的理念和目标。服务的质量如何,已经直接关系到产品甚至企业的兴衰,服务已成为产品的一个部分,即所谓的“产品附加值”。服务在各行各业无处不在,当你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也同时享受着服务。同时,高职人才服务的基层性,都需要我们要在大学校园里就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这种服务意识。
第二,竞争意识教育。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只要有市场经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学生在择业,还是在以后的具体工作岗位上,都不可避免要参与到竞争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课外兴趣活动中,都要有意识的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三,主体意识教育。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德育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在德育活动中,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四,创业意识教育。高职学生掌握的是专业技术,为自身创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同时由于他们从一开始进校就面临着未来就业的压力,没有普通本科大学生的优越感,这使得他们在实践中更能抛开顾虑,大胆地拼和闯,更敢于自己创业。我们应抓住高职大学生的这一特点,积极开展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2.培养“四种精神”的教育
第一,爱岗敬业精神。“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每个人做人最起码应具备的素质,不同的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不同的岗位上能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做好每一件事,那么他就具备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品德放在首位”,这也是许多企业在用人时考核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大学上就业主要面向企业基层一线岗位,其爱岗敬业教育尤为重要。
第二,创新精神。“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高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不断掌握与运用新科技、新技术,并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工艺流程的改进,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培养学生去思、去想,与人交流,碰撞灵感,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行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设疑促思,克服思维定势,善于发现问题,教给学生创造技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理念。 第三,团队精神。知识经济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相容与合作,高职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流水线或特定工艺流程,属于人员密集型群体。同时,在现代科技革命下,任何一个人都越来越成为某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单枪匹马很难有大作为,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善于共事己是发展之需。
第四,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学生就业主要是充实第一线,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待遇也相对处于低层,因此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教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积极积累经验,刻苦钻研技术,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并树立科学的理想目标。
3.明确“四大目标”的教育
第一,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纪律性、严格的工作作风教育,团队意识教育,培养自学的好习惯,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对事业的忠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企事业单位对员工道德要求。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并且,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道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第二,职业知识教育的目标。职业知识是指职业者除具有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外,对本职业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高职学生职业知识的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因此,除加强高职学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外,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和职业内涵培养。
第三,职业能力教育的目标。职业能力是指在职业者在职业生活中,驾驭职业生产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要求的能力。它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国际上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的核心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青年人必须掌握核心能力,即具有职业适应性的能力。国际上对核心能力基本认知为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后的解决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基层性特点,因此,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第四,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职业素质是指职业者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形成的能适应职业需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对职业的兴趣、对职业的价值观、对职业的适应性、对职业的能力和职业性格等。职业素质是一个职业者综合因素的体现。而对企业或产品的忠诚与诚信,是职业素质的根本核心。因而,高职教育要把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