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我们宁夏这个地方

来源: 2018-08-25 19:13

 年轻的导演们把西北,特别是宁夏的镇北堡看成了拍摄影片的胜地。张贤亮敢在其门口大胆地写上“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而且还有一句名言“出卖荒凉”。为什么宁夏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中国论文网 /1/view-13180283.htm
宁夏是一块神奇的地方,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从全国来讲不算最小,比台湾、海南大;论人口是562万,在全国也不是最少,比西藏和青海多。 
虽然宁夏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在文化事业上取得的成绩不比大省差,《光明日报》曾发表评论文章《小省区也能干大事》说小省区并非什么都落后,只要有赶超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完全可以走在前列。宁夏这块地方成为几代导演寻求拍摄胜地的原因除人的因素以外,其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也给我们的作家、导演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一) 
 
那宁夏是怎么来的呢? 
宁夏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灵武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和遗物表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宁夏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驻兵屯垦,筑长城,修秦渠,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汉武帝刘彻两次巡视宁夏,并向境内移民7O万。五胡十六国时宁夏曾是匈奴族铁弗部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属地。经历了1500年的风霜,今天仍矗立在银川北郊风格独特的“海宝塔”(“赫宝塔”)便是当年历史的见证。唐代设朔方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称帝。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即今天的银川)称帝,建立西夏政权。公元 1227年蒙古军队灭了西夏后,元世祖忽必烈于1288年改原在西夏故地所设的中兴路为宁夏府路,意为“夏地安宁”,表示这地方长治久安,这是“宁夏”地名正式使用之始。明代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民国初年改为朔方道。1929年1月1日,宁夏正式建省。宁夏建省时的辖地,除含今天的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外,再加上阿拉善盟、磴口、乌海共27万平方公里;解放后宁夏也就这么大,但1954年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把今天的阿拉善盟、蹬口、乌海划分到内蒙古,宁夏省的建制撤销,所剩的川区部分合并到甘肃;到1958年宁夏成立回族自治区,范围便是银川、石嘴山和当时的吴忠回族自治州,又将甘肃所属的固原回族自治州(同时将平凉地区的隆德、泾源划给固原)划给宁夏,面积是6.64万平方公里。 
 
(二) 
 
宁夏的自然景观与全国比起来很有特色,是启迪作者灵感的钥匙。宁夏这块神奇的土地是诗的世界,几乎宁夏重要的自然景观,都可以从诗词中找到它的背影。 
西有贺兰山,因岳飞的《满江红》而闻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南有六盘山,又因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而扬名世界:“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中部黄河流经宁夏段395公里,以黄河和沙漠构成强烈反差的自然景观又在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诗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得到表现,成为千古绝唱。王维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就是今天的宁夏固原,燕然借指宁夏灵武一带。 
而作为宁夏别称的“塞上江南”又来自何处呢?唐代诗人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这首诗脍炙人口。高山、大河、森林、草原、湖泊、沙漠,在不同程度地点缀着宁夏独具风貌的自然景观,成为从《诗经》以来千年不衰的诗词描写的对象。 
宁夏的人文景观与全国相比也独具特色,首先是西夏文化的遗存。 
西夏是古代已消失的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公元1038年,由当时有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今天的银川(当时兴庆府)称帝,建立大夏(史称西夏)政权,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了198年,传了十代皇帝,成为与宋、辽三足鼎立的重要政权之一。金灭辽后,又变成金、西夏和南宋,它在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中起过重要作用,西方有些学者将其文化称为“唐兀惕文化。”西夏文化虽有本民族特点,但实际上又承袭和借鉴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党项人利用汉字创造的西夏文字,远远地看它,你认为你认识,但细看你又不认识,这在西夏博物馆可以看到。作为西夏故地的宁夏,其西夏文化的遗存是相当丰富的。西夏王陵已作为重要的旅游景观开发了,承天寺塔、拜寺口双塔、贺兰县的宏佛塔、还有青铜峡的108塔,都是西夏时期的遗迹。这几年西夏文物的出土,在宁夏来讲也较丰富。特别是在拜寺口方塔出土的一本西夏文佛经,改写了世界印刷史,因为我们过去教科书上说活字印刷是北宋毕升发明的,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时,我们没有实物,而韩国就说那是人家发明的,而且有铜活字作为证据。西夏文佛经的发现,在世界上毫无争辩地确立了中国印刷术发展的历史地位,所以党项族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在在公元 1127年,在蒙古的铁骑之下,西夏王国灭亡,这个民族神秘地消失了,西夏文也就成了死文字。在本世纪初,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在今天额吉纳旗的黑城发现了大批西夏文藏经,便出现了继敦煌学之后又轰动世界的西夏学。现在西夏学成为世界上很重要的一个学派。 
1986年日本的一个作家来到宁夏访问,对宁夏学者说西夏在中国的宁夏,但西夏学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和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等。我们宁夏的学者不信这个邪,宁夏社科院的李范文教授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出版了破解6000多西夏文字的《夏汉字典》,还有韩荫成教授的巨著《西夏党项史资料汇编》这些都为西夏学研究做了修桥铺路的工作。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对西夏学的研究也成果颇丰。西夏学确实还是在宁夏。西夏文化的遗存,为我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前些年我们拍的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贺兰雪》题材就取自于西夏的故事。 
宁夏文化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回族伊斯兰文化。 
回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回回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与阿拉伯、波斯、中亚地区的穆斯林和内地各民族的长期交流分不开的,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一系列的深层接触、对话和交融,最终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回族伊斯兰文化,回回民族在天文历算、军事、医学、建筑、航海、造船及哲学社会科学方面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灿烂的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回回民族在我国的分布状况是大分散小集中,宁夏是我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相对集中,562万人口有190.23万是回族,占三分之一强些,居全国之首,回族伊斯兰文化也成了宁夏人文景观非常重要的特色。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阿拉伯语“买斯志德”即“叩拜之处”的意译。清真寺是回族伊斯兰文化最突出最集中也最直观的体现。它的修建是和穆斯林的迁徙、屯垦、发展密切联系的,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主要是供穆斯林礼拜、讲经宣教和从事宗教经堂教育、培养教职人员、办理宗教事物的场所。中国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由于始建年代、区域和规模等关系,各地各寺有所不同,但在总的建筑体例中不外乎古代、现代和阿拉伯三种建筑艺术色彩,一般早期的清真寺以中国传统民族建筑风格的为多。富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穹顶,因为回族崇尚绿色,而穹顶和其装饰均为绿色。 
清真寺在穆斯林心目中享有崇高的感情,清真寺总是建造在穆斯林聚居的中心。在宁夏和陕甘地区还形成了一个以清真寺为核心共同进行宗教和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区域性集体―一教坊。并由教坊催生了以搜经讲经和培养阿訇为主要内容的“经堂教育”。明代,各教坊彼此无隶属关系,在教义上都属于伊斯兰教正统的逊尼派,称之为“格底木”,明末清初随着苏非派的传入,并吸收部分汉族传统文化和当地习俗形成了教派和门宦制度(即戛德忍耶、虎夫耶、哲赫忍耶、库不忍耶四大派别)。同时又增添了与清真寺并重的一大景观――拱北(伊斯兰教贤哲陵墓的专称),成为了门宦教派朝谒的圣地和传教的中心。 
宁夏著名的清真大寺有两座:永宁纳家户清真寺和同心清真大寺。后者规模雄伟、建筑构造独特,是全国现有的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 
1936年6月,彭德怀司令员率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西征,解放同心,并于同年10月20日在寺内召开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代表大会,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被誉为回民解放的先声,为这座古老的清真寺增添了无限光辉。 
回族语言虽然和汉语相同,但成份中又有波斯语与阿拉伯语的语汇,如宁夏回族说的“安拉”是阿拉伯语“主”的意思,而“胡大”也是“主”的意思,却是波斯语。将宗教信仰称为“伊麻尼”,伊斯兰教称为“伊斯俩目”,礼拜为“乃玛仔”。日常用语把朋友称为“朵斯提”,魔鬼称为“伊不利思”。结婚请阿訇念“尼卡哈”(喜经)和“依扎布”(证婚词);一般人去世叫“无常”或“归真”,遗体为“埋体”,殡葬仪式为站“折纳孜”。见面互道“包俩目”。这些用语甚至影响了汉族,如把难看说成是“舒密”,可怜贫寒说成是“乌巴里”。回族的风俗习惯如婚丧嫁娶,饮食起居都有着深深的伊斯兰教印记。 
第三个文化特点是移民文化的特色。 
宁夏由于地处西北边陲,在历史上一直是个移民地区,积淀了一种新的文化特色――移民文化。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按现有人口统计,可以说近90%都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公安部门曾对银川市人口来源进行了典型调查,其中来自华北的占27.7%,来自西北的占23.9%,来自华东的占14.7%,来自东北的占14.4%,来自中南的占3.7%,来自西南的占2.7%,祖籍银川的只占12.9%,银川已成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我小时经常听老人讲,我们是大槐树底下来的,我很纳闷,就问大槐树在哪里,带着这个想法直到上了大学,我就查资料,查来查去,发现老人们的说法是对的,确实有这么回事。美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关键是移民,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冲撞和交融,我们也应该发挥这个潜力,问题是我们如何发挥这个潜力。 
第四方面的特色,就是宁夏的人文特色中含有很强烈的边塞风格。 
尽管宁夏现在变成内地了,但其文化中的边塞风格还是非常明显的,就拿地名来说,刚才说的“宁夏”地名来源于“夏地宁安”之句;石嘴山地区的燕子墩、常胜墩、大星墩都是古代烽。火台的遗迹。宁夏还是个长城博物馆,从秦代、隋代、唐代、汉代一直到明代。青铜峡北岔口的一段长城,确实让人感到震惊。这段长城从北岔口到磨石沟长8.5公里,雄伟壮丽,像一条巨龙,昂首摆尾。峰、燧、障、塞、堠、墩、排洪涵洞,清楚可见,长城走向一目了然。就连当年兵士、民夫们驻扎起炊的营地遗址也可辨认。长城有石砌,有土夯的,有壕堑,还有全部由石头垒成的烽火台,可以说是最富有特色的一段长城,可惜石砌的烽火台倒塌了。这段长城为明代成化年间,由巡抚都御史贾俊奏筑的。中卫县所以叫中卫,是明代在边塞安镇设置的主管军事防御和屯垦的驻军机构“卫所”的名称的遗留。所以到中卫县城去看鼓楼,四边的题字很有特色――北面“控制边陲”,说明这是个边塞城市。 
初到宁夏的人还有个感觉,很奇怪,到银川以外的地方一走,发现有些地名和人名一样,如贺兰县的李刚,四十里店的张亮,贺兰习岗镇(实际原来叫谢刚)、吴忠、李俊、曲靖、叶盛都是人名,为当时地方驻军的长官的名字,时间长了以后人名就变成了地名。今天虽然其原有的内涵已经消失了,但蕴藏在其后的历史文化却依旧散发出高亢硬朗的风格,令人感慨唏嘘。 
也有人说宁夏是黄河文化。因为黄河斜贯宁夏平原,早在2000年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秦渠、汉延渠、唐徕渠流淌至今,在腾格里、马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的包围中形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和大面积自流灌溉区,盛产水稻、小麦、瓜果、蔬菜。没有黄河就没有宁夏,更没有宁夏辉煌的农业文明。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