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R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6--02
医疗技术的提升使剖宫产术不断成熟,进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剖宫产率。有资料显示,剖宫产率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5%逐渐增高至九十年代的25%左右[1],特别是近些年来,大部分医院剖宫产率在50%左右,部分甚至为70%。在影响剖宫产率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因素占主要原因,其主要指的是孕妇及其家属的主观因素。社会因素剖宫产占比的增高,会极大地影响到术后并发症的增多以及继发问题的出现,最典型的便是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诱发的并发症[2]。现就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50例孕妇剖宫产情况与指征变化情况展开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常规资料
350例孕妇均来源自本院产科,纳入起始时间在2015年6月,结束时间在2017年6月。按二孩政策实施时间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划分为两组,A组有176例,年龄均值(29.61±4.82)岁;孕周均值(38.59±2.05)周。B组174例,年龄均值(29.57±4.76)岁;孕周均值(38.63±2.14)周。两组临床资料接近,满足研究指征(P>0.05)。
1.2 方法
对选取的35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因素和变化。经研究了解到剖宫产指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瘢痕子宫:存在一次、两次或以上剖宫产史,或者存在腺肌瘤、子宫肌瘤剔除史;(2)社会因素:无绝对或相对医学指征,孕妇或者家属要求行剖宫产术;(3)横位与臀位;(4)前置胎盘:经B超多次检查提示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低于两厘米;(5)胎儿窘迫:胎心异常,胎动消失或者减少;(6)羊水较少:产前经B超检查提示羊水最大深度小于两厘米或羊水指数低于5厘米;(7)多胎或者双胎妊娠;(8)珍贵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人工授精者;(9)巨大儿:B超结合产前预估提示胎儿体重大于4000g;(10)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11)子痫前期:经临床诊断证实为轻度子痫前期以及重度子痫前期,符合《妇产科学》中的相关标准;(12)妊娠伴内科疾病、试产失败、胎盘早剥以及持续性枕后位等等。若(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孕妇同时具备多个指征,仅选入第一指征。
1.3 统计学方法 对获取的各组数据利用SPSS22.0实施分析,[n(%)]表示计数结果,X2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两组剖宫产指征主要有胎儿窘迫、瘢痕子宫、高龄孕妇、社会因素等。与A组对比,B组珍贵儿和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的占比下降明显,构成统计学意义(P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