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人性与生态的悖论

来源: 2019-02-04 15:54

  摘要:《狼图腾》是姜戎作下的长篇生态小说,是我国多年以来对草原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的真实写照,更是警醒人类的别具匠心的作品。基于此,本文从人性和生态角度,写了自己对于阅读《狼图腾》的真实感受。作为高中生,我们有义务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让国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狼图腾》;人性;生态;悖论 
  引言: 
  《狼图腾》作为一篇献给曾经草原的大作,激发了国民对于生态和人性的思考。在作品中真实的展现了草原上的生态变迁,所呈现出来的真实的、深刻的效果远超过作者的想象。面对这样的优秀作品,我们应该深入剖析其深刻内涵,挖掘作品的生态思想,引起国民的思考。 
  一、人性和生态的关联 
  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狼图腾》的存在无疑是独特绚烂的,若将它看做是小说,它充斥著传说和历史;若将它看做是文化著作,它又布满了想象和虚构。这也是最初阅读此书的目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也不断开始思考这本书的内涵。在人类眼中,狼是冷血动物,狼的这种形象也被应用在大多数寓言故事中,灌输给孩子,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人类对于狼真实的本性了解的越来越少,真实的狼是聪明智慧的。他们在狩猎之前需要进行踩点和埋伏,然后才会发动攻击,狼群组织严密,有着分明的章法。狼群有着优越的团队精神,在狼王的调动下,狼群为了尊严绝不屈服,这是我从书中感受到的震撼。 
  在大草原上,牛羊群和狼群形成一种生态平衡,这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动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但是人类却不懂得自然的真谛,仍然自作聪明,出于人性恶劣的心态,打着脱离贫困的旗号,对狼群肆意杀伐。人类使用手中先进的武器猎杀狼,在这些人类眼中狼是财富,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和生态系统相违背的。在这些人类的践踏下,草原逐渐出现了水土流失,开始出现沙尘暴等灾难,带给生态系统重大伤害。由于恶劣的人性,让狼等生物生活的生态环境受到损害,更让地球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给生态造成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 
  二、人性和生态的悖论和反思 
  (一)《狼图腾》外人性的悖论与反思 
  在阅读《狼图腾》之后,作者的真诚是毋庸置疑的。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表现出的是“优胜劣汰”法则,胜者为王这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正如《狼图腾》中对“狼性”的渲染以及附带阐述草原人与狼相处的自然法则。作者在《狼图腾》中以宏大的文学底蕴,希望将我国人民潜伏的阳刚之气和狼性唤醒,从而使我中华民族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并成为其中的胜者与佼佼者[1]。从表面上来看,在额仑草原上的竞技场中,其生存竞争是不失公允的,但是它也只是针对于在没有人类参与的生存斗争。人类拥有着能够制约狼的可怕力量,而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人类的本质是作为生存角逐的调节者,并不是参与者。 
  《狼图腾》中表示额仑草原千年的生态稳定,都是由除了人类之外各方势力基于平衡状态维持的,如果“人”这一特殊力量参与进来即背弃了应有的“人性”,将自己当做普通动物参与竞争角逐,会将这一平衡打破,造成生态紊乱。除此之外,在读完《狼图腾》之后,不禁令我想起二战中法西斯的各种暴行,但是法西斯在发动战争的过程中,虽然具有狼的凶残和贪婪,但是却具有人类的理性,并不是为了生存而凶残贪婪。这种情况充分体现人性的弱点,正如在面临生态危机时,人性的弱点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他们有的人甚至提出在低收入国家安放有毒废弃物,这在逻辑上是没有错的,但是人类“狼性”改变的太多,反而使人性出现了悖论。 
  (二)《狼图腾》中生态的悖论与反思 
  《狼图腾》是一部“真诚”的作品,张扬与刻画了谨慎、忍耐、智慧、不屈、勇敢、团结的精神。狼是具有非常强烈攻击性的猎食动物,同时由于长期生存于草原之上,是被置于生态顶端的动物。从《狼图腾》中可以看出,狼的任何活动都是以自然兽性为出发点,它的“狼性”积极面体现在其捕食过程中的生存本能。小说中描写的狼具有猎狗的尖齿、马匹强劲的后蹄、羚羊的速度以及獭子的机警等。这些都是狼在生态环境中生存的本领,而与其他动物相比较,狼性中存在更多的残忍与贪婪,这也是狼能够在草原食物链上居高不下的原因,同时也是草原各族人民将狼作为图腾的根本原因所在。 
  人类拥有强大的力量支配狼,有能力将其赶出草原,甚至是将其消灭殆尽。然而,在读了《狼图腾》之后,我认为狼自身的生物性将其在草原激烈的生态环境中划定为“横坐标”,而草原人以草原生态规则为依据,将狼性中的勇猛、智慧、凶残以及贪婪作为“纵坐标”,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生态角逐圈[2]。在草原人管理草原过程中,人类与狼是能够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实现共存的,将狼的生态意义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当兵团进驻之后,人类与狼却是水火不相容,等待狼的命运是被屠杀和驱逐。其主要原因是人类天性中便有私心和贪欲,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的残害生灵。同时,人类的理性是人的一种反思,人类在背叛理性本身之后,直指“末世”,恰恰与人类的信仰相契合,只不过是没有“信仰”中的预设本性。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人性和生态角度记录了自己阅读《狼图腾》的感受,人性和生态有着密切的关联,人类的贪婪给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给狼的生存带来威胁。经过对人性和生态的悖论和反思的研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认清人类贪婪,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臻.人性与动物性的相通和相融――小说《耻》中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内在一致性[J].山东外语教学,2018,39(02):88-97. 
  [2]陈媛.电影《老人与海》的人性本质与生态文化传播[J].电影评介,2018(05):37-39.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