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阶段小企业贷款业务风险审计的思考
扶持小企业发展是我国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开办了小企业贷款业务并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目前,此项业务保持了高速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小银行更是将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作为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丰富产品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小企业贷款业务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潜伏着风险的集聚。因此,中小银行识别、防范、监控这些风险刻不容缓。
一、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特殊性
小企业在经营规划、财务披露、运行稳定性等方面有别于大中型企业,因此,给授信银行所带来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也有其特殊性。正因如此,现阶段对小企业贷款风险审计监控形成一套专门的理念和方法论很有必要。
中小企业的主要风险特征有:规模较小,风险抵抗难;管理不规范,风险识别难;资信状况差,风险控制难;合格担保少,风险补偿难;关联交易频繁,风险监控难。这些都是小企业客观存在的缺陷,反映到授信银行方面,必然带来风险监测和识别防范的难度。中小银行和小企业作为不同利益的主体,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小企业经营者的逃废债现象,加剧银行信用风险;小企业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经营状况,加大风险识别难度;小企业贷款抵押物价值评估的不实,难以有效控制风险;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加大贷款的市场风险。正是基于以上事实,小企业贷款风险审计难度大、专业性强,需审慎对待。
(一)小企业经营者经营水平、素质的差异性,导致银行信用风险
目前,中小银行很难真正做到“了解你的顾客”,存在着借款人素质及信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小企业逃废债情况比比皆是。部分小企业经营者因自身约束能力差,参与赌博、赌球、刑事犯罪及业主逃逸事件造成不良贷款;也有小企业对产业发展方向把握不力而跨行业经营的不专业及主营业务经营的管理不善,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致使损失很大;小企业主介入黑社会纠纷,导致无法正常生产,只能逃逸应对;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战线过长,短贷长用,导致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业主循环互相担保,一户出现经营问题逃逸,导致连锁反应,竞相跑路等等。
(二)小企业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经营状况,加大银行授信成本
一般小企业的经营管理难以达到精细化,普遍存在会计报表不规范,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等现象,尤其在部分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企业甚至利用会计报表虚增资产、利润骗取银行贷款。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的授信成本,甚至小企业贷款业务人员自编财务报表也无法真实反映,增强了银行控制贷款风险的难度。再者,有的企业盲目扩张,成立若干金额不大的子公司,从工商注册上看是单个企业,但其业务已类似集团客户,而这类小企业的财务真实状况难以辨别。还有的小企业涉足其它产业、行业或参与民间借贷等,也增加了银行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难度,增加了银行贷前尽责调查、贷后资金管理的难度及融资交易成本。另外,有的小企业实际控制人与表面的法人不是同一人,实际控制人控制了一批这样的小企业,给银行准确识别、控制贷款风险增加了难度。
(三)抵押物价值评估的不实,使银行难以有效控制风险
由于小企业遍布城乡、涉及多个行业,中小银行很难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和把握。因此,当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时,银行主动的策略就是提出某种非价格条件如担保、抵押等,以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但现实中也存在资产评估不实、抵押品处置难等问题。例如:一些小企业资产评估不实,为了获得贷款,竟将每平方米1万元的商业用房评估作价为2万,有的甚至将有些卖不出去的厂房,作抵押物时却评估作价很高;有的对抵押设备评估价值过高;有的评估公司甚至根据贷款额反推资产的评估价值,致使出现你要我评多少就评多少的怪现象。虽说银行也有资产评估人员,但从理论上讲,卖者所占有的信息永远多于买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另外,抵押物的信息不对称还表现在抵押品难处置方面。如:借款人只有一套住房,从法律上说一套住房也能抵押、能处置,然而,处置之前要给借款人安排住所。再如汽车抵押贷款,有的借款人当汽车降价时就断供,不还贷款而是将车交给银行处置,这些都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四)担保公司的信息不对称,加大贷款的市场风险
虽然有些银行也曾尝试小企业联保,但联保极易产生系统风险,因此,不少银行将希望寄托于担保公司。然而,担保公司呈现出行业管理“政出多门”、商业性与政策性担保体制混乱、准入门槛低、担保机构鱼龙混杂、监管缺位的行业发展现实,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从担保资本的利用效率来说,总体处于“规模而不经济”的状态。此外,按政策规定,担保公司的担保放大倍数是5至10倍,但若每个行都给其8倍或5倍,则担保公司的杠杆效应就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成倍数扩张。这样,以担保公司自身的代偿能力,担保公司也蕴藏极大风险。
二、小企业贷款风险审计思考
现阶段中小银行的小企业贷款风险审计应重点围绕企业间关联关系、资金流向、还款能力、民间借贷、综合贡献度、贷后管理等六个方向展开。
(一)关联风险审计
现实中,小企业贷款客户之间关联关系日趋隐蔽。识别隐形的关联关系应该从担保关联、资金关联的审计线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和追踪。一是担保关联审计。基本意图是通过小企业贷款客户之间以及他们与法人客户之间互相担保、连环担保以及第三方抵押的审计,识别和确认担保关联涉及的企业、企业担保链、担保圈等担保利益集团。二是资金关联审计。通过对小企业互相频繁的转账,导致可疑资金流动的审计,摸清企业之间存在的隐形的关联关系。
(二)贷款挪用风险审计
小企业贷款用途是银行贷后管理的难点区域。小企业贷款量大、金额小,出于审计成本的考量,应该从审计贷款企业资金流向和借款利息偿还资金来源着手。贷款被挪用,贷款利息应该为实际使用贷款资金的企业支付,通过分析利息的支付渠道,结合贷款资金流向和还款资金来源,可以有助于摸清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 (三)现金流还款风险审计
小企业贷款的资金归行率考核一方面是银行获得派生存款、二重回流等综合效益的需要,更是能否具有充足的偿还贷款第一还款来源的重要分析指标。通过排除非正常交易后基础上,分析小企业贷款后的账户资金流量,判断小企业的真实现金流,是小企业贷款风险审计的一个重点环节。很多小企业客户有时会不用本身的现金流还款,而通过其他的短期融资手段归还贷款,或者通过向其他银行、担保公司、贷款公司等融资以贷还贷,在银行的贷款资金经过短期的搭桥实际被长期占用。这一审计思路的追踪,可有效识别小企业贷款的真实的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
(四)民间借贷风险审计
民间借贷行为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存在着交易隐蔽、监管缺位,风险不易控制以及滋生非法融资、洗钱犯罪等风险问题。小企业贷款客户参与民间借贷一方面增加企业资金成本,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银行对贷款的贷后管理。部分小企业利用银行的低成本资金对外放高利贷,不用于正常生产经营,增加了银行贷款资金风险。审计可从分析企业之间资金借贷交易对手、频率、金额特性、支付规律以及交易摘要等来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进行民间借贷和非法融资的风险,重点关注一些非正常的频繁的现金结算交易以及个人转账交易。
(五)贷款综合效益审计
目前,中小银行从经营效益的角度出发,追求贷款的综合贡献度,主要是从获得派生存款和其他中间业务角度。在审计中关注小企业贷款存贷比以及带来的代收代付、POS等中间业务,可以评估贷款业务回报水平;审计小企业贷款后的存贷比可以直接分析贷款派生存款的流失程度;从银行的角度看,审计贷款的附加值可以有效评估支行贷款经营的力度和效率。
(六)贷后管理审计
小企业贷款的贷后管理是中小银行贷款经营的难题,普遍存在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对可能导致不能偿还贷款的不正常情况或征兆及时预警,客户经理没有对借款单位的贷款用途、企业增加流动资金后的各项财务指标变化情况、资金归行情况进行详细说明等等。综观以上,在贷后工作中要多关注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企业发生销售积压、现金流断流等非正常现象时,要及时关注原因,及时进行跟踪了解、预警,一旦出现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缓释、化解。贷款发放以后要加大回款的力度,关注销售款回行的流量。同时,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管控,确保第一还款来源在监控范围内,以保证贷款资金安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