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之策略研究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是我国金融业实质性迈入市场的重要标志,其对商业银行产生的深远影响备受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重点探讨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推进的背景下,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应对策略
一、利率市场化的实质
利率体现了货币资金的价格,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利率市场化内涵丰富,至少应包括行为主体、供求关系、政府监管和资源配置等。由此得出较认可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市场作为主体、市场具有利率的决定权,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
从总体上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将资金定价的权限交由市场,让资金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形成一个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利率决定和反馈系统。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996年,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先行放开,实现拆借利率完全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后续改革奠定了基础。
1997年我国建立全国银行间债权市场,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国债统一转入银行间债权市场流通,实现了国债交易利率的市场化,1998年9月两家政策性银行首次通过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市场化发行了金融债券,至此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面实现国债、金融债的利率市场化。
自198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银行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下各20%的利率浮动权后,放松利率管制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采取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渐进改革模式。截至2005年初,我国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基本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开始实行贷款利率下限管理和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允许商业银行吸收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利率协商确定;放开金融同业存款利率,实现银行间拆借利率完全市场化。
为加快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2007年1月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正式上线,基本确立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地位。
近两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2012年6月8日,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0%,人民币贷款利率可下浮至80%;2012年7月6日,人民币贷款利率可下浮至70%;13年年初,人民银行在部分地区开展储蓄存款利率限制性上浮试点,7月起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从而拉开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新阶段的序幕。
三、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在利率管制时期,利率与金融市场利率相隔离,被称为“灰色”的利率。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关联性日益增强,商业银行间在传统存贷款领域的竞争必将加剧,存贷利差将会逐渐收窄。尽管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造成相应冲击,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是我国金融业实质性迈入市场的重要标志,不可逆转。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顺势而为的选择有效应对策略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一)关注竞争对手,未雨绸缪,为博弈做准备
在2012年6月至7月央行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的过程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一步调整到位,相对而言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绝大部分采取相机抉择,持观望态度。由此来看,商业银行应培养舆情意识,密切关注利率政策调整、央行动态、他行利率变动、各社会主体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构建利率变动传导体系,注重推进利率信息收集、分析、共享和反馈机制地建立,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效地追踪市场,防范风险;提升利率变动应急处理能力,如安排指定部门负责开展利率市场化专题分析,针对各自客户群体、产品分布,制定与利率市场化相匹配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二)完善客户细分,实施差异化定价,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应具备衡量客户综合盈利、识别优质客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能体现银行风险偏好、业务导向的客户综合贡献评价体系,加强客户细分,为资源配置、客户定价提供参考和指引,帮助业务人员提升营销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依托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信用评级等系统平台,充分挖掘和发掘数据价值,深入分析客户行为,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组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客户经营计划,为提升盈利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点。
(三)提高资产定价水平,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提升经营效益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效益、质量、规模”都会产生冲击,但首当其冲的是效益。商业银行应遵循“定价反映全面风险,收益覆盖综合成本”的原则,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益。
银行经营过程中要承担资金成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资产利率只有覆盖上述成本才能实现盈利。为此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客户、产品及市场因素,对不同成本根据属性进行差异化分摊,积极推进利率定价模型建设,全面提升利率定价水平。
利率频繁变动是近期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显著特征,为防止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应强化利率风险管理:一是对表内外业务进行合理预测,在充分分析后评估利率风险,对可规避利率风险提前规避;二是可以将贷款资金向不同行业、不同客户、不同地区进行投放,合理分配资金资源,分散利率风险;三是在通过增加保护性条款,以期在利率出现超常规变化并发生非预期损失时从其他取道得到补偿。
(四)提高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能力,走服务型中间业务收入银行转型之路
利率市场化后,当价格竞争趋于稳定时,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能力对银行竞争格局的影响就变的格外重要。商业银行要不断调整、组合和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通过推出新业务和新产品来改善资产、负债业务的结构,促进业务经营多元化,减少对存贷款利差收入的依赖。以培育差异化的服务能力,更加有力地维系客户关系,降低客户对利率价格的敏感程度。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