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政治论文】关于毛泽东青年观对当代青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来源: 2017-06-12 21:48

 摘要:青年意味着希望,代表着未来。他们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繁荣和发展。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关注青年的教育,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正确认识青年、教育青年和培养青年的青年观,这对我国的青年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年;青年教育;毛泽东青年观;启示

  毛泽东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1]这段话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系统总结毛泽东青年观,对于促进当代青年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毛泽东青年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毛泽东认为,要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什么?因为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正确的。"因此,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后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再次提出,"要对青年加强思想教育,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之外,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使自己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注重青年全面教育,培育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青年人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许多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尤其是十四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可见,培育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青年人,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对青年的教育与宣传,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1937年,毛泽东针对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对青年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所造成的干扰,鲜明指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正向北方青年发生影响,企图把他们从前线拉到后方,从奋起中拉到平凡安静,从领导地位拉到尾巴主义,扑灭北方青年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告诫北方青年,应该同这种改良主义者作斗争。对改良主义者的倾向和影响应该加以"严格检查"和"完全克服"。可见,毛泽东高度重视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与宣传,也体现了他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的决心和勇气。

   (四)青年运动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1939年5月,毛泽东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他们的最后分界仅仅在这一点,而不在乎讲什么三民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建国后,为促进青年与社会实践结合,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毛泽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所以,毛泽东要求青年坚持自我学习,向工农大众学习,鼓励青年深入生产、生活实际,获得劳动技能与科学方法,最终为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

 二、毛泽东青年观的鲜明特征

  (一)突出的创造性

  毛泽东认为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论断不仅突破了传统青年观中对青年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忽视,而且从社会发展主体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青年。在青年的培养目标和使用上,传统青年观强调青年"学而优则仕",而毛泽东则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求青年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奉献聪明才智。传统青年观认为青年做事情缺乏经验,对青年缺乏应有的信任,极大地挫伤了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毛泽东则强调要充分信任年轻人,大胆提拔和重用年轻人;在青年的成长途径上,传统青年观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完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机械地背诵传统书目,而毛泽东则要求青年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观,坚持学以致用,要求青年和工农相结合,虚心地向工农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增长才千目的。

  (二)显著的实践性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并使之更切合中国青年实际、更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确保了中国青年和青年工作正确的前进方向;毛泽东的青年观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毛泽东认为青年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深入实践第一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磨砺。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中,提出"青年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要求青年投身于工农群众运动和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强调劳动教育结合,提出我国的教育应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根本任务。

  (三)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的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同时又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交织而成的产物。毛泽东青年观产生于中华民族这片沃土之上,它不仅语言是中国式、民族式的,而且内容上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毛泽东青年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实践形态和发展形态,但其产生和发展又是与现当代中国息息相关,并具有中国特色。毛泽东青年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毛泽东青年观对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一)根本保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3],毛泽东始终把培养青年人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点放在首位。革命战争年代,他说:"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4]于是,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向延安青年学习,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重视青年政治观的养成,他强调:"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5]毛泽东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指导。因此,就必须按照毛泽东提出的政治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重要方法:塑造高尚的人格情操

   毛泽东十分重视榜样的引导作用,认为青年榜样能激励青年健康向上、奋发图强,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1944年,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时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6]因此,毛泽东号召青年向张思德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雷锋是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初树立的青年榜样形象。毛泽东弘扬树立的这些榜样,对当代青年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情操,仍然具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三)关键要素:锤炼德智体综合素质

  毛泽东十分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和塑造,强调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重"的教育观点。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给自己的好友黎锦熙的信中写到:"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7]后来他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夫知识则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以此耳"、"道德亦诚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此耳"、"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口号,进一步阐明了三育并重的观点。1956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9]毛泽东提出的青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有效途径: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毛泽东要求青年要密切联系群众,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1938年,他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话时,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去,以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艺术技巧,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语言都是非常丰富和充实的。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现在看一看学生,看看那些同社会实际活动完全脱离关系的学校里出身的学生,他们的状况是怎么样呢?一个从那样的小学一直读到那样的大学,毕业了,算有知识了,但是他有的只是书本知识,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里去。"[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势。当代青年学生要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在读书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青年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用什么样的观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引导他们至关重要。毛泽东青年观是适合中国青年教育工作的的国情思想观点,以毛泽东青年观为指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塑造高尚的人格情操,锤炼德智体综合素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深刻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对莫斯科各学校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的讲话[N].人民日报,1957-11-19.

   [2]蔡静,白雪,郭铮. 试论毛泽东的青年观及其对青年社会化的指导意义[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03:1-3.

   [3][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1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9]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6][7]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