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医疗招聘-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知识总结
缺铁性贫血知识总结: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的一种。
1.病因
(1)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吸收障碍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转运障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等。
(3)丢失过多 见于各种失血
2.临床表现(高频考点)
(1)贫血表现:常见乏力、易倦、头昏、头痛、耳鸣、心悸、气促、纳差等;伴苍白、心率增快。
(2)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炎、缺铁性吞咽困难(称Plummer-Vinson征);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
(3)缺铁原发病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3.辅助检查(高频考点)
(1)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低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小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低。
(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偏蓝色、边缘不整齐,血红蛋白形成不良,呈“核老浆幼”现象。
(3)铁代谢:血清铁低于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大于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小于15%,sTfR浓度超过8mg/L。血清铁蛋白低于12μg/L。骨髓涂片用亚铁氰化钾染色(普鲁士蓝反应)后,在骨髓小粒中无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
(4)红细胞内卟啉代谢:FEP>0.9μmol/L(全血),ZPP>0.96μmol/L(全血),FEP/Hb>4.5μg/gHb。
4.治疗原则(高频考点)
(1)病因治疗。
(2)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口服铁剂后,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1.例题:某患者检查出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一周后来复查发现,血红蛋白并没有升高,红细胞也没有升高,那么应该怎么处理( )
A.停药
B.改用其他的药物治疗
C.把口服药直接静脉注射给药,紧急快速输入
D.继续服药
1.【答案】D。解析: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口服铁剂后,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