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医疗卫生考试-临床医学备考考点——传染病学之乙型肝炎考点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Dane颗粒。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HBV有三个主要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与抗体系统、核心抗原与抗体系统、e抗原与抗体系统。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
人类因含HBV体液或血液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机体而获得感染,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下列儿种: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和其他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抗-HBs阴性者。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如血友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
4.流行特征
(1)有地区性差异。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低;
(2)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1;
(3)无明显季节性;
(4)以散发为主;
(5)有家庭聚集现象,此现象与母婴传播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有关;
(6)婴幼儿感染多见。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总病程约2-4个月。
(1)黄疸前期:常伴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尿色逐渐加深。
(2)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但尿色继续加深,出现黄疸,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有肝大(部分有脾大)、有触痛,肝功能出现异常。本期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肝炎迁延半年以上,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好转。
(2)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各项症状明显,肝肿大,质地中等以上,伴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进行性脾肿大,肝功能持续异常,并可伴有肝外器官损害等特征。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亦称暴发性肝炎。起病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起病l0日以内肝衰表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病程不超过3周。
(2)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0日以上出现上述症状者,属此型。
(3)慢性重型肝炎:亦称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慢活肝或肝硬化基础上)
(4)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2-4个月或更长)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表现为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和梗阻性黄疸的化验结果。
四、诊断
乙肝二对半(五项)是指: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1)大三阳是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表示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伴有肝功能异常,应积极到专科医院抗病毒治疗。
(2)肝炎小三阳是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表示病毒复制活动及传染性较弱。
分型 | HBsAg | 抗-HBs | HBeAg | 抗-HBe | 抗-HBc |
大三阳 | + | — | + | — | + |
小三阳 | + | — | — | + | + |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