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医疗卫生考试-临床医学热点——病毒性肝炎基础知识(二)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病原学: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抗原抗体系统
3.丙型肝炎(HCV):
丙型肝炎病毒(HCV)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认识到一种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的存在,直到1989年经分子克隆技术发现了该病原,即HCV。
①HCVAg与抗HCV:HCVAg与HCVRNA有良好的相关性。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又分为IgM型和IgG型。抗HCV-IgM在发病后即可检测到,一般持续l~3个月。如果抗HCV-IgM持续阳性,提示病毒持续复制,易转为慢性。②HCVRNA:HCV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HCVRNA可定量,定量测定有助于了解病毒复制程度、抗病毒治疗的选择及疗效评估等。
4.丁型肝炎(HDV):
1977年在HBsAg阳性肝组织标本中发现s因子,1983年命名为HDV。
HDAg是HDV惟一的抗原成分,因此HDV仅有一个血清型。HDAg最早出现,然后分别是抗HD-IgM和抗HD-IgG,一般三者不会同时存在。抗HD不是保护性抗体。HDVRNA:血清或肝组织中HDV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
5.戊型肝炎(HEV):
HEV是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1983年采用免疫电镜在病人粪便中观察到HEV颗粒,1989年分子克隆技术获得HEVcDNA。
抗HEV-IgG持续时间在不同病例差异较大,多数于发病后6-12月阴转,但亦有持续几年甚至十多年者。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