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医疗卫生考试-临床医学考点分析——肾小管的机能及其影响因素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是影响重吸收的重要因素。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具有对抗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当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大而渗透压升高时,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出尿量将增多。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就是由于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肾小管不能将它全部重吸收回血,使小管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妨碍水重吸收的缘故。临床上使用一些能经肾小球滤出而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如甘露醇,由静脉注入血液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以提高渗透压,从而达到利尿以消除水肿的目的,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2.体液因素
(1)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前者为主)合成的一种多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内贮存,并由神经垂体释放入血。
1)血管升压素的生理作用: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分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此外,还能增强内髓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2)血管升压素释放的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是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有效刺激。
a.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下丘脑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存在着对渗透压变动特别敏感的细胞,称为渗透压感受器。当人体失水时(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加强,引起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增多,使尿量减少;如果饮入大量清水则相反,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减少而使尿量增多。饮入大量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b.循环血量的改变:当机体失血量达总血量的10%时,血中血管升压素浓度明显增加。循环血量减少是引起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的有效刺激。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存在容量感受器,当循环血量增多时,容量感受器受牵张刺激而兴奋,沿迷走神经将兴奋传至视上核,抑制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从而产生利尿效应,排出多余水分以恢复正常血量;循环血量减少时则相反,容量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减弱,沿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减少,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增多,尿量减少,有利于血量恢复。
(2)醛固酮: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
1)醛固酮的生理作用: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同时排出K+,所以有保Na+排K+作用。随着Na+重吸收,Cl-和水也被重吸收。起着保持内环境中Na+、K+正常含量和组织液、血量相对稳定的作用。
2)醛固酮分泌的调节:醛固酮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K+、血Na+浓度的调节。
第一,肾素主要由肾的球旁细胞所分泌,它能水解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虽然均可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且后者的作用强于前者,但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Ⅲ的浓度较低,故血管紧张素Ⅱ是刺激醛固酮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因素。肾素分泌的量,将决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的浓度。当肾素—血管紧张素在血中浓度增加时,醛固酮在血中浓度也增加;相反,醛固酮在血中浓度降低。
第二,血K+与血Na+浓度:血K+浓度升高或血Na+浓度降低,特别是血K+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多;相反,血K+浓度降低或血Na+浓度升高,则醛固酮分泌减少。这对恢复血K+与血Na+的正常浓度起重要作用。
第三,人及哺乳动物的心房肌细胞兼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一种称为心房利尿钠肽(ANP)的多肽激素。它主要作用于肾,抑制Na+重吸收,具有较强的排Na+、排水作用。这是由于ANP能抑制醛固酮分泌和血管升压素释放所致。
此外,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体液因素还有甲状旁腺素、糖皮质激素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